Career Advice Industry Stories

Industry Stories

Discover real industry stories from leading professionals. Get insider career advice, expert insights, and the latest job trends. ...
Search Article

律師團隊的不可或缺角色——Paralegal(法務助理)解析

作為律師,多年來與各類法律專業人員共事,其中Paralegal(法務助理)是律師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助手。這個職位雖非律師,但其在法律事務所內負責的工作細緻繁多,直接影響案件進展的效率與質量。因此今回想談談Paralegal的職責範疇及應具備的必要條件,讓大家更了解這個重要崗位。 首先,讓我們了解法律界內的主要工種。正式律師是完成法律學士學位和法學專業課程之後,經過見習律師訓練,方能獨立執業。其次是Legal Executive(法律行政人員),他們亦需修讀特定課程並考取牌照。而Paralegal則是無需特定課程資格,但在日常法律事務中承擔大量基礎且不可缺少的工作。 Paralegal主要負責格式化法律文件的草擬和審核準備,這包括簡單信件、各類法律文件與大量案卷資料和影音檔案的整理,這些工作對細心度和條理性有極高要求。此外,他們亦成為律師與客戶之間的橋樑,負責接收和傳遞案件信息,迅速且準確地反饋律師回覆,提升事務所的溝通效率。 Paralegal在律師工作中發揮著重要支援作用,協助律師節省時間、減少疏漏。律師專注於法律分析與案件策略,Paralegal則確保文件準備和溝通環節的有序進行。 成為優秀Paralegal需具備良好的文字和溝通能力,無論中英文書寫均須清晰準確。雖不必要求法律學位,但文科或與文字密切相關科目有優勢。最重要的是細心,能將龐雜資料分門別類,迅速掌握內容,避免「水過鴨背」,確保文件準確及時。 面試時,律師樓會主要關注履歷背景與興趣,有些律師樓亦會就應徵者手寫填表的字跡整齊程度,推敲做事條理與嚴謹度。由於律師樓工作節奏快,反應速度與理解力亦是評估重點,若需重複解釋仍無法理解,難以勝任。團隊合作精神和職業操守尤為重要,法律業務涉及高度保密,因此初入行者切忌以客戶檔案作為八卦話題,否則嚴重影響事務所信譽。 其實,法律界新人無論擔任哪個職位,都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以助穩步成長。 首先,謙虛服從是法律行業的基本要求。法律工作節奏快且流程多,必須嚴格遵守律師樓既定的制度和規程,只有融入團隊系統,才能確保工作質量及效率。新人應保持學習狀態,虛心聽從指導,避免孤軍作戰。 其次,掌握基本實務操作技能是必須的。從熟練使用各種常用的文書軟件,以及影印機、傳真機等基礎設備,到懂得在律師事務所的伺服器系統中妥善儲存與管理電子及紙本檔案,這些技能確保了所有文件的完整性與可追溯性,對案件資料的整理與調閱至關重要。 另外,扎實的溝通能力及責任心同樣重要。法律工作涉及大量與客戶、同事、法院等溝通,新人須保持清晰、有效的表達與聆聽,並嚴守職業操守,保密工作資料,維護律師樓專業形象。 然而,在法律這個專業領域,工作表現固然重要,但職場修養往往更能決定一個人的發展高度。所以我經常建議新人「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尊重職場的禮節,懂得分寸,才能在團隊中建立良好信任,有利職場長遠發展。 ...

【IT事務所】全球科技巨頭裁員潮:背後的啟示與未來展望

在2025年, 全球科技產業彷彿陷入一場無聲的風暴。根據Layoffs.fyi的追蹤數據, 今年前十個月, 已有超過587家科技公司宣布裁員, 影響高達177,097名員工, 平均每天約584人失業。 從矽谷的巨頭到歐亞的創新企業, 這波裁員潮不僅重創了個人職業生涯, 更暴露了科技業在AI浪潮與經濟壓力下的脆弱性。Meta、Microsoft、Intel等龍頭企業的行動, 宛如警鐘, 提醒我們:繁榮背後隱藏著深刻的轉型陣痛。 2025年的科技裁員並非孤立事件, 而是延續2024年的趨勢, 總規模已超過2024年的111,500人。 根據TechCrunch的全面清單, 今年二月達到高峰, 單月裁員逾16,000人。 以下是幾個代表性案例: – Intel:作為半導體巨擘, 今年四月宣布裁員21,000人(佔全球員工20%), 七月進一步擴大至製造部門的15-20%, 總計影響約24,000人。 這是新任CEO Lip-Bu Tan上任後的激進重組, 旨在應對銷售下滑與技術落後。 – Microsoft:全年累計裁員15,000人, 其中五月6,500人(佔全球員工3%), 七月9,000人, 涵蓋銷售、Xbox與工程團隊。 儘管公司營收創新高, 但AI投資壓力促使其精簡中層管理。 – Meta:一月起裁員3,600人(5%員工), 十月再減600人於AI基礎設施單位。 CEO Mark Zuckerberg強調, 這是為了加速淘汰「低績效者」並專注AI。 – Amazon:全年裁員14,000人, 主要影響AWS雲端、設備與HR部門。 這延續了自2022年以來的27,000人減員浪潮。 其他如Google(十月裁100多名雲端設計師)、Salesforce(二月1,000人、五月更多客戶支援角色)、HP(二月2,000人)與HPE(三月2,500人)等, 也紛紛加入行列。 全球範圍內, 歐洲的Siemens(三月5,600人)與亞洲的ByteDance(七月TikTok團隊)亦受波及, 顯示這是跨洲的系統性危機。 這波裁員的根源, 可歸納為兩大因素:經濟不確定性與AI驅動的結構轉型。首先, 宏觀經濟壓力是催化劑。高利率、通脹與地緣政治(如美中貿易緊張)促使企業嚴控成本。Channel Insider分析指出, 2025年經濟頭風導致Intel、Microsoft與Lenovo等公司透過裁員節省數十億美元運營費用, […] ...

危機中的轉型之道——中年IT從業者應對外勞壓力與技能缺口的策略

在2025年的香港,經濟環境充滿變數。第二季度GDP錄得3.1%的增長,但全年預測僅維持在2%至3%之間,反映了全球貿易緊張與本地消費低迷的雙重影響。更為堪憂的是,失業率從年初的3%升至7月至9月的3.9%,伴隨著多行業裁員浪潮。而自2023年推出的強化補充勞工計劃(ESLS)已引進約35,000名外勞,主要針對建築、零售和餐飲等領域,但頭五個月批准超過17,000名申請,儘管最近加強本地優先招聘規定,公眾對外勞可能侵蝕本地就業的擔憂依然強烈。 資訊科技(IT)行業則呈現出鮮明對比:一方面,企業因成本考量進行裁員;另一方面,高技能崗位需求旺盛卻供應不足,造成人才與職位不匹配的困境。 身為IT領域資深從業者與企業管理者,筆者觀察到中年員工正承受雙重夾擊:公司為求存活而縮減開支,同時數位化和AI浪潮要求具備前沿能力的即時戰力。市場趨勢顯示,僱主日益青睞靈活僱員、短期合約和項目導向人才,這對偏好穩定工作的中年群體構成嚴峻考驗。雖然外勞尚未大舉進入高端IT領域,但其間接效應加劇競爭,促使企業轉向外來或年輕專才,進一步邊緣化中年從業者。儘管他們擁有寶貴經驗,若不積極提升,可能被貼上「高成本、低靈活性」的標籤,整個職場生態正在加速演變。 基於此,筆者為中年IT從業者及中小企業決策者分享些建議,強調能力強化與思維轉變,以在技能荒與外勞浪潮中立足。 中年IT從業者的轉型框架 此外,市場上系統開發與更新需求仍高,但留意到項目管理缺失常致失敗。這是切入點:創建專注項目管理的企業,以「成果導向、無效不計費」模式運作,雖初期挑戰大,但長期潛力無限。 對中小企業領導者的洞見 人才短缺,企業應慎用外勞依賴,轉而集中本地中年員工再培訓,如內部課程或導師計劃,以績效和影響力評估貢獻。鼓勵資深者將心得系統化為教學資源,提升團隊效能。筆者公司建構「MT Lab Solution」模式,讓研發與開發團隊資源共享,將創意轉為實務方案。透過制度化知識傳遞,強化執行,還鞏固團隊向心力,讓人力成為可持續輸出的資產,維持內部活力。 危中藏機,於2025年香港的經濟不穩中,中年IT從業者應將壓力化為動力,鞏固技術基礎並延伸商業與跨界能力,這將是持續就業的關鍵;中小企業則透過彈性人才政策與內訓文化,化逆境為勝機,在復甦時脫穎而出。 ...

【職場資訊】物管行業中的化危為機

物業管理行業面臨著多樣化且日益複雜的危機,這些危機不僅影響住戶的安全與生活質素,亦可能對物業價值造成損失。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及社會不斷進步,物管人員具備前瞻性的危機管理能力,才能在突發事件中化危為機,提升管理效能。常見的危機類型包括自然災害(如颱風、水浸)、火災、設備故障、公共安全事件(如暴力、偷竊)及傳染病疫情等。這些危機的出現往往是突發的,例如在打颱風時,出現嚴重水浸 / 塌樹,或設備故障出現暫停食水或電力供應。若應對不當,將導致住戶恐慌、財產損失甚至法律責任。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理事 林翔婷女士 ...

CIMA launches 2025 Cybersecurity Tool to help finance teams navigate risk, response, and remediation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CIMA) has launched the latest version of its CGMA Cybersecurity Tool, designed to help finance professionals tackle the growing threat of cyberattacks through robust risk management, response, and remediation strategies. As cyberattacks become more frequent, more sophisticated and costly – the average cost of a data breach is now […] ...

AICPA and CIMA celebrate excellenc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with CGMA Accounting Educator Awards 2025

In conjunction with World Teachers’ Day (5 October), AICPA and CIMA are proud to announce the 38 winners of their Chartered Global Management Accountant (CGMA) Accounting Educator Awards 2025 – an initiative that celebrates the invaluable contributions of accounting educators to the global accounting and finance profession. Among the winners are 11 outstanding educators from […] ...

CIMA 就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策略建議 推動香港實現可持續未來增長

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屬全球翹楚地位的管理會計師專業機構,亦是國際註冊專業會計師公會創會團體之一,近日去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為將於9月17日發佈之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議。 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夏鼎先生(Andrew Harding) FCMA, CGMA表示:「香港正處於關鍵轉型期,香港需重新構思其作為一個具活力與使命感的全球城市的未來定位。面對全球經濟格局與科技發展迅速演變,香港有潛力蛻變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數碼創新及吸引頂尖人才的國際典範城市。」 CIMA 對即將發佈的財政預算案的建議如下: ...

【免費登記】香港網絡安全高峰會2025

網絡安全是企業在數位時代不可或缺的一環。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辦的香港網絡安全高峰會2025 (Cyber Security Summit Hong Kong 2025),將是您掌握最新行業趨勢與技術的絕佳機會! 本次高峰會以「構建未來數字基礎設施:運用人工智能強化安全與靭性 (Future-Proof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 Harnessing AI for Enhanced Security and Resilience)」為主題,匯聚香港、內地及海外頂尖的網絡安全專家。活動將深入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提升數位基礎設施的防禦能力與應變韌性,助您有效應對不斷演變的網絡威脅。 活動詳情: 活動名稱: 香港網絡安全高峰會2025 日期: 2025年11月6日至7日(星期四至五) 時間: 09:00 – 17:30 地點: 香港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四樓S420 – S430 費用: 免費 峰會內容豐富,設有超過20場精彩演講和3場嘉賓討論,涵蓋多個熱門議題。這不僅是知識交流的平台,更是您與各界專家直接對話、拓展人脈的寶貴機會。 立即免費登記,掌握行業最新動態,更有機會獲得特別禮物!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立即登記連結:https://www.cssummit.hk/registration/ 主辦及聯合主辦機構: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雲安全聯盟(CSA)香港澳門分會,High Technology Cyber Investigation Association(HTCIA),香港測檢認證協會(HKTIC),中國香港網絡安全協會(HKCNSA),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香港電腦學會(HKCS),香港網絡安全專業協會(HKCSPA),香港資訊科技商會(HKITF),香港保安協會(HKSA),資訊保安及法證公會(ISFS),國際資訊系統審計協會中國香港分會(ISACA中國香港分會),香港互聯網協會(ISOCHK),專業資訊保安協會(PISA)。 活動網站: https://www.cssummit.hk/ ...

【職場資訊】物業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探討

物業管理是一個充滿挑戰及多變的行業,然而這些特質亦對從業者帶來各種壓力源。這些壓力不僅影響工作表現,還可能對從業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探討如何緩解這些壓力,提升從業者的健康和幸福感,顯得尤為重要。 物業管理從業者面臨多種壓力源。例如從業者需要不斷地滿足一些高於合理標準的要求。現今社會奉行投訴文化,人與人之間亦欠缺了包容和體諒,從業者每天面對各種的投訴,處理清潔、維修以及日常管理等繁瑣的問題,當中涉及住户之間的投訴尤為複雜,往往花上許多心力及時間仍未能妥善解決,從而造成精神上的負擔。其次,物業管理行業的工作環境常常變化多端,從業者需要隨時應對突發事件,例如設備故障、自然災害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引發焦慮和壓力。此外,與多方利益相關者的溝通協調也是一項挑戰,涉及業主、租戶、承包商等,這使得溝通變得更具挑戰。這些壓力源對工作表現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長期的壓力可能導致工作效率下降、決策能力降低,甚至影響人際關係。從業者可能感到疲憊和不堪重負,進而影響整體的工作滿意度和身體健康。 為了幫助從業者緩解壓力,採取有效的應對策略至關重要。時間管理是一個重要的工具,能幫助從業者更好地規劃工作,減少因時間緊迫形成的壓力。學習如何判斷工作的緩急先後可避免因為工作堆積而感到焦慮。尋找適當的渠道去宣洩積聚在心中的壓力,例如向朋友傾訴、進行各類運動或去培養一種興趣也是減低壓力的好方法,若果真的感覺到十分焦慮無助,建議尋求心理諮詢,專業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務可以幫助從業者處理情緒和壓力。許多公司已開始提供這類服務,從業者可以通過這些資源獲得專業的建議和指導。練習放鬆技巧,如冥想和深呼吸,能幫助從業者在高壓環境中保持冷靜,減少焦慮感。與同事建立良好的關係,形成支持系統,也能幫助從業者在壓力大的時候獲得情感支持。心理健康與工作表現息息相關,只有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在這個行業中持續發展,實現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和生活品質。 總結來說,物業管理工作中的壓力源雖然多樣,但透過有效的應對策略,可以幫助從業者緩解壓力。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只有在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的基礎上,才能在物業管理這個充滿挑戰的行業中找到真正的工作滿足感和幸福感。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上屆會長 鄭玉琴女士 ...

逆境中的突圍:餐飲與企業的創新啟示

近年香港經濟環境持續承壓,市場波動與消費信心疲弱,成為各行各業的共同挑戰。筆者早前出席一個中小企聚會,得悉一項對本地企業經營者或高管的調查調查,指出逾一半(54.6%)受訪者認為2025上半年市場正處於波動或需求放緩的階段,更有22.7%直言行業已步入「收縮期」。展望2026年,近五成(45.5%)高管認為企業將面臨輕微下滑至重大挑戰,僅有36.4%抱持「溫和好轉」的期望。這些數據,充分反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餐飲業首當其衝。從《海皇粥店》到《大班麵包西餅》,這些伴隨港人數十年的品牌,相繼在逆境中劃下句號。業界普遍認為,他們難以跟上轉型腳步,未能與新世代消費者建立連結,加上高昂租金與北上消費熱潮,最終失守。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興起的「網紅烘焙店」如嘉多娜、Bakehouse等,它們憑藉創新口味、打卡體驗與社交媒體聲量,成功吸引新一代消費者,印證了「特色效應」在當下的重要性。 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較早前所言:「鬥平未必是出路,消費者更講求體驗。」這句話在當下尤其切中要害。無論是「Espresso加橙汁」還是「茅台拿鐵」,都是透過創意組合,創造話題與體驗。這提醒我們:固步自封的企業難逃淘汰,而勇於創新的品牌才能突圍。 根據同一份調查,27.3%高管將「策略性成本管理」與「市場拓展與銷售增長」視為2026年的首要任務。這反映出企業一方面需要精打細算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必須積極探索新機會。筆者結合觀察與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啟示: 總結來說,經濟逆境固然為企業帶來壓力,但同時也迫使我們思考如何升級轉型。無論是餐飲業還是科技企業,唯有持續創新、精準洞察市場,才能把挑戰化為契機,打造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必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