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Career counselling, advice and guidance

梁偉峯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Search Article

【IT事務所】吹哨者法例及保障:從「藥倍安心」請槍事件談起

近日, 香港爆發的「藥倍安心」(Medisafe)爭議事件, 再次將「吹哨者」(whistleblower)的角色推上風口浪尖。這宗事件源於聖保羅男女中學中四學生潘浠淳聲稱自行研發的人工智慧醫療平台「藥倍安心」, 憑此奪得多項本地及國際創科獎項; 然而,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鄭曦琳(Hailey)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質疑潘同學涉嫌「請槍」——即委託美國公司AI Health Studio開發平台, 而非原創作品。鄭曦琳的揭發引發廣泛討論, 但隨之而來的是她遭受嚴重滋擾, 包括身份被盜用、被誣衊為性工作者, 甚至有人身安全威脅。這不僅暴露了學術誠信問題, 更凸顯了吹哨者在揭露不當行為時所面臨的風險與缺乏保障。本文將以此事件為切入點, 探討吹哨者法例及保障, 加入多宗著名案例(如Enron財務醜聞及太空梭爆炸事件), 並分析其道德價值及重要性。 吹哨者是指在組織內部或外部發現違法、不道德或危害公眾利益的行為, 並主動揭露的人士。他們往往是公司員工、政府官員或專業人士, 透過舉報來防止更大損害; 吹哨者經常面臨報復, 如解僱、法律訴訟、社交孤立甚至生命威脅。因此, 許多國家已立法提供保護。 在全球範圍內, 美國的《吹哨者保護法》(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 1989)是經典範例, 保障聯邦員工免受報復, 並提供保密及補償機制。歐盟的《吹哨者保護指令》(EU Whistleblower Directive, 2019)要求成員國建立舉報渠道, 涵蓋公私部門。台灣於2025年7月22日正式施行《公益揭弊者保護法》, 提供工作權保障、身分保密、人身安全保護及責任減免四大機制, 舉證責任倒置, 讓揭弊者無後顧之憂。 反觀香港, 吹哨者保障相對薄弱。目前並無專門法例, 僅靠零散條文如《僱傭條例》禁止僱主因員工作供而解僱, 或《防止賄賂條例》保密舉報者身份, 但這些規定不足以涵蓋全面報復, 例如社交媒體滋擾或私人報復。多年來, 立法會議員及民間團體呼籲制定專法, 例如參考國際標準, 設立獨立舉報機構及反報復罰則。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曾指出, 若吹哨人不受保障, 公眾知情權及利益亦難以維護。在「藥倍安心」事件中, 鄭曦琳作為吹哨者, 雖揭露了可能涉及的學術欺詐及資源分配不公, 但卻面臨身份盜用及誹謗, 凸顯香港法例的空白。 吹哨者的貢獻往往改變歷史, 以下是幾宗全球及本地相關案例, 展示他們的勇氣與代價: 愛德華·史諾登(美國,2013):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承包商史諾登, […] ...

【IT事務所】如何使用AI對抗極端天氣

極端天氣事件如颶風、洪水和熱浪因氣候變化而日益頻繁, 人工智能(AI)正成為應對這些挑戰的關鍵工具。AI通過數據分析、實時響應和長期規劃, 幫助人類預測災害、優化應對並適應氣候變化。 ...

【IT事務所】Manus將總部轉至新加坡的啟示

在2025年7月, 中國AI初創企業Manus AI宣布將其全球總部從中國遷移至新加坡, 這一舉動迅速引發全球科技界的關注。Manus AI以開發通用AI代理(AI agent)聞名, 自今年3月推出邀請制版本以來, 便在AI社區中嶄露頭角, 被視為中國AI領域的潛力新星; 然而, 這次總部遷移不僅涉及地理位置的變化, 還伴隨著中國團隊的大幅裁員和業務調整, 凸顯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科技企業的生存困境。 ...

【IT事務所】推動企業AI管治:面對員工AI使用增加的策略

在當今數位化時代, 人工智慧(AI)已成為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ChatGPT、Gemini等生成式AI工具的普及, 企業員工越來越頻繁地使用AI來提升生產力、優化決策和創新業務流程; 然而, 這種快速採用也帶來了風險, 包括資料隱私洩露、倫理問題、偏見放大以及合規挑戰。根據近期調查, 超過70%的企業表示員工已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AI工具, 這凸顯了建立強健AI管治框架的迫切性。本文將探討如何在企業中推動AI管治, 並透過實際例子說明其實施方式, 幫助企業在擁抱AI的同時確保可持續發展。 ...

【IT事務所】AI如何對數字經濟作出貢獻

人工智能(AI)作為當今最具革命性的技術之一, 正在深刻改變數字經濟的格局。通過提升效率、優化資源分配、創造新商業模式以及推動創新, AI為企業、政府和消費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數字經濟以數據為核心, 而AI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使其成為推動這一領域發展的關鍵引擎。以下將詳細探討AI對數字經濟的貢獻, 並列舉多個成功案例來說明其實際應用。 ...

【IT事務所】智慧轉型新時代 :企業如何選擇合適AI提升競爭力

企業在選擇AI以提升競爭力時, 必須先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 例如零售業者如Sephora導入AI客服聊天機器人, 能全天候自動回應客戶查詢、協助訂單追蹤及預約服務, 顯著提升顧客滿意度與服務效率。製造業則可透過AI進行預測性維護, 例如某電器維修公司利用AI自動分析故障類型與預測維修所需資源, 將設備停機時間降低約40%; 而傳統紡織業如和明紡織, 則運用AI進行布料數位化與樣式辨識, 將設計與樣品流程從數週縮短至數天, 大幅提升市場反應速度。 ...

【IT事務所】AI 協助解決共融問題:科技與人文的結合

人工智能(AI)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並在促進社會共融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共融(Inclusion)意味著確保每個人都能平等參與社會, 不論其背景、能力或身份如何。AI 技術通過消除障礙、提供個性化支持以及優化資源分配, 為弱勢群體、殘疾人士及多元文化背景的人們創造了更公平的環境。本文將探討 AI 如何在教育、職場、生活及社會福利等領域中推動共融, 並分析其潛在挑戰與未來方向。 ...

【IT事務所】AI 對傳統專業的影響

人工智能(AI)的迅猛發展正在重塑全球勞動市場, 對傳統專業的影響尤為深遠。從製造業到金融、醫療、法律、教育甚至創意產業, AI 技術不僅自動化了重複性任務, 還重新定義了工作角色和所需技能。本文將深入探討 AI 如何影響傳統專業, 分析其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並通過更多具體例子闡明其影響。 ...

【IT事務所】全面推廣AI倫理:構建負責任的智能社會

要將AI倫理成功融入社會的肌理, 需要一套多層次且具體的策略, 確保技術發展與人類福祉並行不悖。這不僅是技術挑戰, 更是深刻的社會與文化工程。 ...

【IT事務所】Google AI搜尋新常態:重塑用戶體驗與各行各業的轉型契機

隨著Google大力推動AI技術與搜尋引擎的整合, 以「AI Mode」和「AI Overviews」為代表的新功能, 正快速改變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傳統上, 用戶輸入關鍵字後, 需從眾多藍色連結中點選與瀏覽, 才能找到所需內容。如今, AI能直接理解自然語言、圖片甚至語音指令, 並提供即時、精準且個人化的答案。這不僅讓搜尋過程更直覺、高效, 也讓「零點擊搜尋」成為新常態 – 許多用戶只需在Google頁面上就能獲得完整解答, 無需再點擊外部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