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Career counselling, advice and guidance

Johnson Lo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 ( CIM ) 香港分會主席,專業導師、品牌大師、市務及商業顧問,Sprouts Concepts創辦人。打造品牌和做人一樣,說來容易做卻難。憑多年替各行各業客戶打造品牌的經驗,拆解打造品牌橋妙之處。

電郵:Johnson_lo@sproutsconcepts.com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SproutsConcepts 

Search Article

【發財立品】「預製菜」名稱已成負面品牌 – 打破魔咒三步曲

最近,內地知名西北菜連鎖「西貝莜面村」捲入預製菜風波,成為中港兩地熱議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預製菜”三個字衝上熱搜,事件導致日營業額銳減300萬人民幣,輿論直指「付鮮菜價卻吃僵屍肉」。有人怒斥「被騙」、有人力撐「標準化保質」,加上香港餐飲業同樣面臨人手緊縮、食材成本高企,令預製菜旋即成為中港兩地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甚至國際傳媒機構亦特意報道。輿論對「即食」與「手作」的心理落差,已造成品牌形象震盪。 無論香港餐飲界視之為化解營運難題的靈丹妙藥、質素被大眾質疑,還是內地以至國際媒體因大型連鎖使用預製菜而鬧得滿城風雨。香港餐飲界視預製菜為化解人手短缺、成本高企的靈丹妙藥,對餐飲業界而言,減省成本繼續經營常掛嘴邊,卻被大眾視為商家找藉口的對立局面。 早前香港網媒街頭訪問顯示,不少市民若知餐廳用預製菜,便會卻步。但大家對預製菜的認知,是否準確?預製菜這個名稱本身已成負面品牌,令人聯想廉價、不新鮮、無營養價值。而且大部分預製菜從內地工廠製作配送到香港,本為減省成本和工序而生,因此披上標準化、低成本產品,容易被貼上「廉價、走味」標籤。於是,預製菜三字已淪為像街邊魚蛋般的低端等級。 事實上,預製菜並非疫情新產物,早年已存在。許多美食需長時間烹調,如經冷藏再熱的步驟以提升風味,這正是預製菜的原型。全球快餐巨頭,早用中央廚房預製漢堡肉餅和薯條半成品,配送後即時加熱;香港茶餐廳的醬汁、湯底也常預熬冷藏,確保一致性。 節慶美食潛移默化,如急凍盆菜,售價200至2000港元不等,預先烹製冷凍後在家加熱,大家卻視為珍饈。日本便利店便當、歐美冷凍Pizza,更融入日常生活,因便利而獲青睞。 為何大眾聞預製菜色變?傳統中國思維,尤其是廣東人,將其等同「隔夜餸」不新鮮、無營養。但研究顯示,經適當烹調和冷藏,食物營養並不大量流失,反而更能保留食物的營養。筆者曾透過食品科技學院進行預製菜包裝研究,使用鋁塑袋包裝的預製菜與普通塑膠袋包裝,冷藏後,前者鮮味度明顯優於後者;這表示預製菜包裝物料才是其中一種影響食物質素的項目。又例如韓國泡菜、歐洲燉牛肉經發酵冷藏,反風味更濃,這是預製菜的科學基礎。 隱瞞是原罪,消費者付高價期待手作,卻得工業速食,信任崩潰。要打破魔咒,餐飲業需三步走: 無論西貝、港式茶記或米芝蓮餐廳,規模化經營下,中央廚房是大勢。關鍵是透明溝通:預製菜可成救星,隱瞞則變地雷。下次用餐,不妨問「好不好吃」,而非「拆不拆袋」。預製菜真的不能接受嗎?或許,偏見才是真魔咒。 ...

【發財立品】「公仔次文化」熱與ESG的拉鋸

近年,品牌公仔(涵蓋IP授權及原創角色)熱潮席捲亞洲,零售、餐飲、商場及小型店舖紛紛推出自家「吉祥物」宣傳。這股文化深受IP授權商業及社群經濟影響,更因夾公仔機熱興起,推升「公仔次文化」。掛公仔於手袋或背囊的潮流,源自2000年代初日本的「痛袋」文化(包包掛滿動漫周邊),起於同人誌展,隨社交媒體普及而全球風靡。 夾公仔機浪潮:推高次文化熱潮從日本、台灣起,近年在中國內地、香港以至整個東南亞迅速擴散。疫情之後,香港市區與商場內的夾公仔機店急增,無論傳統百貨還是舊街舖面,只要有閒置空間,都可能轉型為夾公仔機場。 根據2023年市場調查數據統計,內地夾公仔機市場收入高達30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逾20%,逾百萬部機器遍布公眾場所、商場。部分年份,部分城市機店收益比傳統零售或小型餐飲更可觀,吸引大量投資者進駐搶佔市場。 短短幾年間,香港不少街道、商場都能見到不同規模的夾公仔機鋪,部分核心地帶一條街就有數間同類店,反映需求持續旺盛。年輕人視之為機會,在經濟低迷與「躺平」文化下,筆者親眼見到不少Gen Z在商場關門前收錢、補充公仔,成為低門檻的拼經濟途徑。 歐美市場正起步,大型商場、遊樂場及旅遊景點紛紛引入「日式」夾公仔機,特別是標榜動漫IP、靚設計的限量獎品,吸引年輕玩家及動漫粉絲搶玩。全球夾公仔機市場有望在未來幾年進一步擴大。據一間跨國市場研究公司的報告顯示,預計到 2030 年,全球夾娃娃機市場將達到 25 億美元,2024 年至 2030 年年複合成長率為 3.5%。 產品週期極短,浪費問題浮現比起傳統消費品,夾公仔機無人店模式更新更快,且低門檻大量生產,使得「用完即棄」現象更普遍。大部分機內公仔為壓低成本大量造,款式換得密,收藏熱潮一過,極容易變成閒置塑膠垃圾。 浪費以倍數計算:日本、內地夾公仔機一店內動輒擺放數百公仔,一線城市如香港繁忙商場可見數以千計公仔在短期內流轉,每年產生的廢棄物、未領取或丟棄的公仔數量無疑以倍數增長。 ESG壓力劇增這種潮流與近年無論企業或各地政府都大力推動的ESG(環境、社會、管治)要求背道而馳,消費者及媒體對過度生產、難回收垃圾問題愈來愈敏感,不少地區開始深思是否需要規管及減量。而夾公仔機的公仔IP授權真偽疑雲似80年代盜版VCD情況相似,經營者須警覺法律風險。 潮流文化未來脈絡與可持續新思維熱潮若然消退、租金上漲、審美疲勞加上ESG規範管治壓力,產業恐會突然急速下行。筆者建議經營者及品牌方考慮採用環保材料、推動再生設計;推出回收計劃或「夾公仔換回收積分」等等引導正視「公仔次文化」,融合潮流與ESG,方能永續發展。 ...

【發財立品】AI 顛覆電影院:觀眾心跳操控結局,香港影業新藍海

全球電影及影院產業多方面運用人工智能(AI)已經不是新鮮事,從內容創作到觀眾體驗,全方位帶來革新。技術已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尤其在亞洲地區,顯著提升數位平台及實體影院的效率、個人化服務及沉浸式體驗。其實AI不僅止於後台運作,理論上可以直接介入觀眾體驗,讓電影院成為互動樂園。想像一下,入場睇戲不再是被動坐定定,AI分析你的心跳、呼吸和面部表情,即時調整劇情速度或結局,打造令人難忘的現場奇觀,將被動觀影轉化為互動藝術,係筆者認為未來香港電影業嘅藍海! ...

【發財立品】人工智能品牌:如同時尚潮流般的演變與塑造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經從科幻走入現實,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行各業不同階層,甚至是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AI技術。AI的應用層面日益廣泛,並且逐漸成為企業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利器。正如時尚界追逐最新潮流,AI也演變成品牌競爭的新「流行元素」,引領未來市場的發展方向。 ...

【發財立品】直播間:從工廠到客廳,無處不在的「新常態」

近十年網購和社交平台嘅發展,真係可以用「一日千里」嚟形容。好似筆者身邊唔少後生仔,喺大學甚至更早嘅階段,已經開始搞網上生意,直播帶貨、開箱、建立個人品牌,樣樣都做得有聲有色。 ...

一個節目的成功給予餐飲娛樂品牌的反思

近期網上串流平台熱播、韓國製作的烹飪比賽節目娛樂性豐富,帶來一股熱潮。節目本身不單只是在亞洲地區,而是全球都大受歡迎,而因為這個節目帶來的效應和效益非常巨大。 ...

【發財立品】運動發展有助打造「香港」品牌

剛剛過去的2024巴黎奧運會以及即將舉行的巴黎傷殘奧運會,香港市民無論身處任何地方都非常關注香港隊的表現。而這次的奧運會或許能夠給予大家思考如何將香港這一個品牌重新塑造! ...

【發財立品】真心正向推動 ESG,向漂綠漂藍say ‘NO’

現時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ESG議題,相關討論每日都在進行,而其中一項大家值得留意的地方就是漂綠 Green Washing 和漂藍 Blue Washing 這種不恰當的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口頭上不斷吹噓自己如何推動環保或其他ESG相關的行動,但實際上卻在其他地方不斷破壞。無論是公司或政府機構,必須遵從ESG的理念,並不能只作綠色推廣的宣傳伎倆,為了在某地方環節取得減碳成功卻在其他地方製造污染或傷害。 ...

【發財立品】內地品牌來港發展的影響

大家經常會睇到有關本地品牌(尤其是餐飲業) 倒閉或者縮減店舖數目,而同一時間亦有不少內地品牌來港發展的相關新聞。近年越來越多內地品牌來港發展,以餐飲業較為明顯。而這種發展方向於全面通關後更加熾熱,原因何在?對市場甚至整個消費模式及風氣有何影響? ...

【發財立品】AI能否改變品牌的命運?

人工智能(AI)於過去10年發展迅速,而近幾年發展速度更加可以稱得上由風速變成光速!在大家正熱烈討論人工智能會否取代人類,大家的工作會否被電腦取替的時候,人工智能發展已經進一步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