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Advice Columnist

【發財立品】照顧者經濟:銀髮市場的隱形推手

當我們談論銀髮經濟時,市場往往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 – 那就是將其簡化為高齡人口的消費市場。然而,真實的銀髮經濟生態遠比想象中更為複雜。基於在香港及大灣區長者服務領域多年的實踐經驗,筆者深刻領會到這個市場的成功密碼並非源於對長者本身的深度了解,而是對整個決策生態系統的準確洞察。

照顧者才是真正的市場樞紐


照顧者,無論是家庭成員、專業護理人員還是社區服務人員,他們才是真正的市場樞紐。品牌要在銀髮經濟中突圍,首先必須認清一個事實:購買決策權與使用者並非同一人。子女替父母購買營養品、配偶為伴侶選擇助行器、護理員代表長者挑選日用用品等等,這些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因此,品牌定位的第一步,應該是建立「多角色價值對應系統」。這不是簡單的「老幼共享」訊息,而是需要為每個決策者角色設計專屬的價值主張。長者追求的是尊嚴感與獨立性,照顧者尋求的是心理安寧與實際便利,而購買決策的旁觀者(如醫療專業人士)關注的則是產品的科學依據與安全認證,品牌需要為這三個層面同時發聲。

照護食食品進入「情境適配」階段照顧及連繫各持份者


在產品層面,銀髮品牌應該超越功能導向,進入「情境適配」階段。一款產品不只是產品,它代表著使用者在家庭中的位置、照顧者的努力被認可的方式、以及整個家庭單位如何應對老齡化挑戰。以照護食食品為例,它的市場意義遠超過營養補充。

照護食象徵著家庭對長者飲食尊嚴的重視,是愛的物質表現形式。面對不同需要程度的長者群體對照護食的需求各異; 吞嚥困難,咀嚼能力減退,這些差異正是品牌細分策略的切入點。長者的尊嚴感、照顧者的心理安寧與實際便利、言語治療師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士關切的產品安全,照護食產品同時照顧及連繫剛才所提及到的三個層面。

銀髮市場需要「信任通道整合」建立「生活場景數據庫」


品牌的故事架構應圍繞「生活恢復」而非「缺陷彌補」展開,強調的是產品如何幫助長者維持日常尊嚴,情緒管理對身心理健康的重要,而不是突出其健康問題的嚴重性。

渠道策略上,傳統的「線上線下整合」敘述已經顯得過時。銀髮市場需要的是「信任通道整合」; 那就是將經驗信任、專業信任與社群信任融為一體。實體通路應設計為「體驗教育中心」,而非傳統零售空間。在這些空間裡,照顧者可以與產品進行有意義的互動,獲得真實的使用培訓,而非單純的產品介紹。與醫療機構、長照單位、社區中心的合作,不應視為行銷活動,而應理解為生態系統構建的重要環節。每一次的產品講座、健康工作坊或使用示範,都是在建立品牌作為「可信賴的顧問」而非「商業推銷者」的形象。

數據應用在銀髮市場呈現出不同的應用邏輯。傳統的消費者行為數據分析對銀髮市場的預測力有限,因為決策過程涉及多方主體與複雜的情感因素。更有效的做法是建立「生活場景數據庫」; 追蹤不同照顧者類型在面臨具體照護情境時的決策模式。職業照顧者與全職家庭照顧者的購買考量截然不同,長照機構的採購邏輯又異於個人消費。透過對這些細分場景的深入理解,品牌能夠設計出真正貼切的行銷訊息與產品配置。

銀髮經濟品牌成功並非來自單一的行銷手段


社交媒體策略應從「內容散佈」轉向「知識共享平台」。Facebook、微信和小红书等,在銀髮市場中的角色不僅是廣告投放渠道,更應成為照顧者經驗交流的據點。品牌可透過定期的專家問答、照護技巧分享、使用者故事呈現等方式,逐步建立社群黏著力。使用者生成內容尤其重要; 來自真實照顧者的親身分享,其信服力遠勝於任何官方宣傳。

情感行銷在銀髮經濟中的角色必須謹慎把握。真摯的家庭情感確實能觸動消費者,但過度渲染或虛偽的情感敘述會迅速被市場反彈。最有效的情感連結來自於品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所展現的理解與同理心,這比任何節慶促銷都更能建立深層信任。

銀髮經濟的品牌成功並非來自單一的行銷手段,而是源於對整個生態系統參與者需求的全面理解,以及由此衍生的一致性價值傳遞。這要求品牌的每一個接觸點: 從產品設計、客服互動、社群經營到企業文化一一都能體現出對長者尊嚴與照顧者負擔的深度關懷。唯有建立這樣的系統性承諾,並在每一個接觸點貫徹實踐對長者尊嚴的關懷,品牌才能從銀髮經濟的浪潮中脫穎而出,成為長者與照顧者真正信賴的夥伴。

Johnson Lo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 ( CIM ) 香港分會主席,專業導師、品牌大師、市務及商業顧問,Sprouts Concepts創辦人。打造品牌和做人一樣,說來容易做卻難。憑多年替各行各業客戶打造品牌的經驗,拆解打造品牌橋妙之處。

電郵:Johnson_lo@sproutsconcepts.com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SproutsConcepts 

Other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