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Career counselling, advice and guidance

Athena Wong

香港首位由Google創立 Search Inside Yourself 靜觀課程認證老師,前半生是社工,人生目標是30歲前升職加薪。目標達成了,但人生沒有絲毫快樂,反而在法國梅村隨一行禪師學習靜觀,培養出職場快樂智慧。FB: @athenawongmindfulness I www.athenawong.org

Search Article

【職場安多酚】先吃掉你的青蛙

想起青蛙,可能你會和筆者一樣,立即雞皮疙瘩。世間美食何其多,為何要吃掉這隻其貌不揚的青蛙呢?   ...

【職場安多酚】 你有瞓場好覺嗎?

怎樣才能進入慢波睡眠呢?坊間有很多不同的建議,例如浸熱水浴、飲一杯熱牛奶、看看書、睡前60分鐘關掉電話等等…… ...

【職場安多酚】 與其Shall We Talk,倒不如Self Talk!

在職場上,人們總覺得人際溝通 is the King。在每年工作表現評估,人際相處、團隊相處、客戶溝通等等一定在評分欄內。什麼職場溝通必勝術、如何處理難纏客戶、如何管理等等職場培訓,屢見不鮮,而且長賣長有。我們總把「溝通」的焦點放在外,但你有沒有曾經想過,自我溝通也是人生重要的一環。 自我溝通,就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場對話。在生活上很多場景,我們也有或多或少的自我對話。不論在重大事情上,甚至乎少如在超級市場買A牌子或是B牌子的茶包,也是一場又一場的Self Talk。在思考的過程,你的所思所想、你與魔鬼和天使的交戰,已是一場不錯的自我了解之旅。 Self Talk 是了解自己的開始,也是和外在連結的基礎。不論在工作、生活、甚至兩性關係之間,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了解外在,而是先了解自己。心理學告訴我們,一般人會先用自己的觀點去推斷別人的想法,從而衍生出相應的行為和反應。 所以,很多時我們觀察外在的人事物,都是運用內心一面已預設好的鏡子,去反射出來。如果你內藏的是一面平面鏡,自然像真度會較高;如果它是曲面鏡或哈哈鏡的話,你對外在的評估,確實存在一定的水份,不只像真度負數,甚至存在扭曲和誤解。所以,要能和外界達到最好的溝通,充分了解自己是一大重點。 ...

【職場安多酚】提升個人抗逆能力

塞車塞船塞地鐵、食肆排長龍、工作開始排山倒海,彷彿生活回到昔日的軌跡。其實,我們真的能回到當初嗎?答案是 Yes and No.  疫情看似平穩了,但口罩仍然沒有離開我們的面龐。而且,偶意想起,心裏仍猶有餘悸。或許,有一種惶恐和不安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不論你是老闆或是打工仔也無一幸免。 ...

【職場安多酚】究竟有多寂寞才會用上 “LONELY”的自訂車牌

Lonely 是孤獨也是寂寞。 曾經聽過:寂寞不是你身旁沒有人,而是即使你被滿滿的人群包圍,也感到寂寞難耐,情況如同兩條平衡線,彼此知道大家存在,但絲毫沒有接軌和連繫! ...

【職場安多酚】女生的面譜

女生一定要化妝,這是待人接物的禮儀?! ...

【職場安多酚】在口罩下,你最信任的是誰?

戴着口罩,不只隔開了病菌,而且還隔開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曾經,Work from home 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模式!本以為,在家工作自由度高,而且可以隨意率性,不用化行妝、也不用每天煩着衣服穿搭、更可以省卻交通時間,實在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工作模式。誰不知,在疫情下,在家工作已經成為常態,但是卻辛苦過日日朝9晚12。 讀者們告訴筆者,在家工作期間老闆要求每半小時匯報一次工作情況、也有直升機老闆要求開 cam 遙距「監控」工作、而且更有突如其來的上司來電追蹤行蹤。難道,老闆不見你一面真的如隔三秋? ...

【職場安多酚】心靈抗疫

洗手、洗手、洗手!戴口罩、戴口罩同埋戴口罩…  這是近月無限loop的提醒,不竟疫情新聞天天新鮮,而且日日也是未來最關鍵的14日,勤洗手、口罩不離面是無可厚非的。但,除了外在的個人裝備外,我們又有沒有好好裝備自己的內心呢?  每天在大氣電波、電話WhatsApp 群組、Social Media裡的大量資訊,新聞舊聞,真的假的,其實深深消耗著我們的能量。而且,社交媒體的設計往往是同一條Feed,無限loop、無限loop、再無限loop,洗腦式地把預設要你知道的訊息植入你腦袋。然後,腦袋被情緒騎劫,理性思維被挾持,最終做出一大堆匪夷所思的行為,昔日取笑別人「盲搶鹽」,現在自己卻去搶紙巾、搶米、囤積口罩……  ...

【職場安多酚】香港人的奢侈

一提到香港人,或多或少,總有一些詞語會在你腦袋中浮現,什麼拼搏、勤快、做事快狠準等等一擁而上。然後還附送人情紙咁薄、工作狂、認錢唔應人、擦鞋仔、boss is the king….等等批評。大部份詞語,都好像和工作相關。其實,香港人除了賺錢,還剩下什麼?作為香港人,你一直擁抱什麼價值觀呢?(價值觀?學校無教過喎!)是的!香港教育,著重知識教授的多,品格培育的少。父母為孩子選擇學校,大多以師資、入讀大學的人數、過往學生公開比賽的成就等作為甄選準則。很少會像威廉王子以「善良培養」作為喬治小王子揀選學校的首要考慮。完全明白的,誰不想贏在起跑線, 誰不想盡早在「精英的搖籃」中插腳。但是,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美國知名顧問艾莉森‧路易斯(Allyson Lewis)説過,我們不認識自己,甚至把生活弄得一團糟,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問問自己:「到底什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相信,正在看這個專欄的你,大約是二十五歲起跳。 ...

【職場安多酚】荷蘭式的快樂

荷蘭——筆者2020年跨年的地方。筆者總愛在不同的地方跨年,沒有太多的規劃,但每一個國度也有着它希望告訴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