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Career counselling, advice and guidance

Search Article

Tag: 職場 Hacker

【職場 Hacker】從滑 YouTube 到開腦洞:用「第一原理閱讀法」解鎖創意 

現代人學習速度前所未有地快——打開 YouTube、滑 Shorts、問 ChatGPT,幾乎所有答案都唾手可得。   但問題是,我們真的「會用」這些知識嗎?   在AI 時代,要有創意,不靠靈感,而靠思考的結構。而閱讀,正是重建這個結構的關鍵。   快知識讓人知道更多,卻思考得更少   YouTube 和 ChatGPT 是這一代最強大的學習工具,卻也最容易讓人誤以為自己「甚麼都懂了」。   你可能看了十部創業影片,但仍說不清該先建立產品還是找客戶;   問了五次 AI,得到了許多答案,卻少了一個「為什麼」。   快知識訓練我們接受訊息,而非組合訊息。   閱讀則反其道而行,它迫使我們自行推理、重組邏輯,這種「腦內建構」能力,正是創意的根源。   靈感不是突然出現,而是由閱讀累積出的邏輯爆發。   第一性原理閱讀法:像 Elon Musk 那樣思考   「第一性原理 First Principle」是企業家 Elon Musk 的思維祕訣——他不照抄別人經驗,而是拆解問題到最基本的原理,再重新構成新答案。   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閱讀。   第一性原理閱讀法:三步練習 1. 解構問題:讀書時不只是記金句重點,而是問——這個概念背後的假設是什麼?   2. 反推邏輯:若我在不同環境下,這個理論還會成立嗎?   3. 重構觀點:結合自身經驗,創造適合自己的新模型。   這樣的閱讀方式,不再是吸收,而是創造。   它讓你從「照搬別人答案」轉為「設計自己解法」。   書本,是腦內的「模擬器」   為什麼許多成功創辦人仍堅持閱讀?   因為每本書都像一個「思想模擬器」,讓你在不犯錯的前提下體驗不同的思維模型。   讀 《Out of the Maze》,能學習如何擺脫舊信念;   讀 《How to Think like a CEO》,能訓練決策視角;   這些書的價值,不在資訊,而在「思考的順序」。   職場 Hacker 懂得從文字中訓練腦路線,讓自己在面對問題時並不慌亂,而是更快找到突破口。   真正的閱讀,不是在頁數,而在啟動你幾次「Aha!」的瞬間。   三個提升「創意閱讀力」的秘訣   1. 跨領域讀書——   不要只看本業。從心理學、藝術、歷史汲取想法,你會發現創意往往來自不同世界的交集。   2. 聯想筆記法——   把書中概念與你當前的工作挑戰對應起來,連成「應用地圖」。每條連線,都是一個新點子。   3. 分享是最好的創造——   試著在週會或社群中分享一本書帶給你的靈感。輸出能強化記憶,也會啟發更多人回饋。   創意來自持續閱讀,而非偶然靈感   創意看似隨機,其實可訓練。   當別人依賴 AI 生成內容時,你卻能因閱讀積累出判斷與觀點——這,就是職場 Hacker 的差距。   閱讀是一種腦內駭改:   把既有的知識拆開重組,創造屬於你的思考新模式。   行動挑戰 Action Challenge:   這週選一本你平常不會讀的書——心理學也好、傳記也行。   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本書解釋了甚麼核心原理?它在哪裡或許不適用?我能如何改進它?   恭喜你,這就是「第一原理閱讀法」的第一步。   ...

【職場 Hacker】職場成長引擎:如何不斷升級你的競爭力

你是否也曾感覺自己愈做愈忙,卻不見得愈有價值?   在AI、轉型與職涯變動的時代,「努力」已不再足夠。真正能讓人持續前進的,是你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職場成長引擎」——一套能自動推動學習、轉化與升級的內在系統。   我的頓悟:不是要更努力,而是要更有系統地成長   有一段時間,我同時身兼顧問、業務發展與社群指揮官三種角色,每天被任務追趕。   有次我問自己:「為甚麼我那麼努力,仍覺得原地踏步?」   直到我重新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發現 90% 都花在「執行」,只有 10% 用於「學習」。我反思後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成長引擎」:   - 每天 1 小時閱讀或學新工具(知識補給)   - 每週一次反思會,記錄亮點與盲點(回饋修正)   - 每月一次主動分享或教學(轉化應用)   半年後,我不僅效率提升,也能快速整合新知識運用於顧問及策劃工作。那段經驗讓我明白,與其追求速度,不如建立系統。   職場成長引擎由三大模組組成   1. 知識輸入模組:保持好奇與學習熱度       每天刻意安排「輸入時段」,不論是讀書、收聽Podcast、或參加課程。       別被碎片資訊淹沒,為自己的學習設定年度主題,例如「AI 應用」、「領導力」、「數據洞察」。       重點在於「有方向地學」,不是「被動地看」。   2. 反思優化模組:把經驗變成洞見      每天的成功與失誤,都是成長素材。       問自己三個問題:       - 今天做得最好的地方是甚麼?       - 我可以學甚麼?       - 如果重來一次,我會改進哪裡?       這樣的「自我迴路」能讓你快速修正與升級決策品質。   3. 輸出分享模組:學以致用,強化影響力      學習只有在被表達或應用時,才真正發揮價值。       找一個小舞台,無論簡報分享、寫作、內部教學,都是「學→教→再學」的循環。       分享讓你不只是執行任務的人,而是能啟發他人的人。   成長引擎的燃料:持續反思與主動行動   許多打工仔以為職場進修就是「上課學新技能」,但若沒有反思,學過的知識會像沙灘上的字,被時間抹去。   打造成長引擎的關鍵,不是一次性努力,而是建立「可持續循環」的學習習慣。   試著用以下方式啟動引擎:   - 每天 15 分鐘學習新東西;   - 每週 15 分鐘回顧本週亮點與挑戰;   - 每月 15 分鐘分享你的收穫。  這 45 分鐘,將成為你與他人距離不斷拉開的分水嶺。   行動挑戰:打造屬於你的「成長公式」   寫下以下三句並填空:   1. 我未來 1 年最想強化的能力是___。   2. 我可以透過___學習與應用這項能力。   3. 我每週至少花___小時投資在自己身上。   貼在你的桌上,讓它時刻提醒你:成長不是階段挑戰,而是職場駭客的日常設定。   ...

【職場 Hacker】停止被動培訓:打造自主成長的職場學習力 

在過去的企業文化裡,學習往往是「公司安排」的事。   但在這個變化急速的時代,若你還等著被培訓,競爭力早已落後。   真正的職場 Hacker,不靠上課升級,而是擁有 「自主學習力」——一種能主動覺察需求、設定目標、行動反思、並持續優化的職場生存核心。   我學會「不被安排的學習」   Adrian剛進入顧問領域那幾年,他也像多數人一樣等待公司提供培訓機會。   但有次他被派去輔導一家科技公司,卻發現自己對 AI 應用完全陌生。那一刻他深感「知識差距」的壓力。   Adrian決定不等下一場課,而是主動去學。   他利用下班時間報名 網上課程、參加社群討論,甚至邀請工程師喝咖啡請教。   三個月後,他不僅完成顧問案,還因此開啟了自己專屬課程,成為公司內部第一批能做 AI 顧問轉型輔導的人。   那次經驗讓他明白:主動學習,是在變局中拉開距離的最強武器。   為甚麼要「自己學」?   根據多項國際企業調查,當代員工平均每 5 年就需重新培養新技能,但企業正式培訓的更新速度遠不及需求。   這意味著:若你只依賴外部訓練,職場壽命將越來越短。   自主學習能幫你做到三件事:   1. 即學即用,速度快      外部課程需要流程與預算,但自學可以隨時啟動。只要有清晰目標,你今天就能行動。   2. 量身訂製,準度高       沒有人比你更懂自己的弱點。與其上千人同一堂課,不如自己設計一堂「為我而設」的課。   3. 可持續積累,影響深      當學習變成日常,就會自行形成動能(Momentum)。       它不再是任務,而是一種持續更新的習慣。   打造「自主學習力」的四個步驟   1. 設定方向——從問題出發      別從「要學甚麼」開始,而要先問「我想解決甚麼」。       無論是報告難產、溝通卡關、流程效率低,都是學習靈感的起點。   2. 設立計劃——微量但穩定       你不需要一次報五堂課。       試著訂下 「每天 15 分鐘」規則:每天一篇文章、一段影片、一個操作練習。關鍵在於穩定。   3. 行動實踐——學用一體       在每次專案、簡報、或協作中,刻意應用新知。       知識若不落地,只會停留在筆記裡。   4. 定期反思——讓學習成為循環     每週花 10 分鐘問自己:       - 這週我學會了甚麼?       - 哪個做法效果最好?       - 下週想嘗試哪個新技能?       這就是「學習閉環」——讓成長成為自我驅動的系統。   實戰案例:從「等上課」到「找答案」   有一家零售企業,HR 注意到員工抱怨「培訓不夠」。   他們推動了名為「 Yes Learning 」的行動計劃:員工可在每週五下午 1 小時進行自選學習,主題可自定,最後分享心得。   三個月後,75% 的員工建立了個人學習地圖;同時,內部分享讓跨部門合作案例增加 2 倍。   結果證明:學習力強的團隊,不靠強制,而靠好奇。   行動挑戰:設計你的「職場學習方程式」   在筆記上寫下:   1. 我現在最困擾的問題是___;   2. 我能通過___(平台/導師/實驗)學習解決它;   3. 我每天願意花___分鐘行動。   這個公式,將是你擺脫被動、啟動自驅成長的開關。   ...

【職場 Hacker】閱讀力爆發:為何 AI 時代,更需要人類閱讀? 

在這個幾乎人人都問 ChatGPT 的時代,知識傳遞的速度是前所未有地快。 但也正因如此,「閱讀」重新變得珍貴——因為它不是獲取資訊的動作,而是讓我們「學會思考」的過程。 AI 可以幫你寫出答案,但唯有人能判斷哪個才是對的。 這一代,懂讀書的人反而更稀有 「你上一次完整看完一本書,是甚麼時候? 」 這不是責備的問題,而是一個觀察:我們的閱讀方式正在被螢幕重塑。 我們滑 YouTube、看 Reels、聽 Podcast,資訊多得令人喘不過氣。 短片內容的確提供靈感與快感,卻往往讓人習慣於「吸收碎片」,而不是「深化理解」。 「閱讀」,則是另一種節奏——它訓練我們慢下來、理解邏輯、連結概念,這些正是 AI 做不到的深層思考力。 「越快的世界,越需要慢讀的腦。」 AI 懂回答,人卻要懂提問 。 AI 最大價值是幫我們節省查資料的時間,而不是取代人類的思考。 真正有競爭力的職場人,不是會問 ChatGPT 幾個好問題,而是能從閱讀中「學會如何提問」。 當你大量接觸書本思維時,就會吸收不同學科理7的結構方式——心理學教你解釋人性,經濟學讓你理解選擇,故事書啟動你的想像。 閱讀的價值,不在資訊量,而在「跨界連結」;那是 AI 無法模擬的創意火花。 機器能回答問題,但只有人能創造問題。閱讀,就是培養「提問智慧」的疆界。 閱讀是職場 Hacker 的腦內訓練 作為職場 Hacker,閱讀不只是興趣,而是必修課。 因為每一本書,其實都是一套「思維系統」。 書讓我們模擬不同情境,預演挑戰、思考策略。 所以,閱讀從來不是被動吸收,而是最真實的腦力鍛煉。 如何啟動你的閱讀計劃 1. 設定學習主題,不求多,只求深 例如:AI 、心理學、領導力。選一個月一主題,深入閱讀一到兩本書。2. 搭配「AI 共讀」模式 例如用 ChatGPT 幫你歸納重點、延伸觀點,再自己整理心得。 AI 是夥伴,不是替代品。3. 每週輸出一次 辦公室分享、一篇 LinkedIn 短文,或與朋友交流心得。 讀而不說,知識會被動沉澱。 未來屬於會閱讀的人在 AI 浪潮下,資訊門檻被打破,思考門檻卻更高。當其他人忙著搜索答案,你要練習創造及發問問題;當多數人追求快知識時,你要堅持深度學習。 閱讀,不只是學會內容,而是學會看見世界的底層邏輯。今天多讀一頁,明天多一種選擇。 閱讀力,正是 AI 時代最具人性的競爭力。行動挑戰 Action Challenge:今天開始,用 15 分鐘讓大腦「脫機」:關掉通知、打開一本書——不為完成,而為沉浸。因為在知識稀缺的年代,「讀書的人」創造機會;在知識過剩的年代,「思考的人」創造未來。 ...

【職場 Hacker】甚麼是「職場 Hacker」?  解鎖你的職場密碼 

努力工作卻仍感覺停滯?在現今變化激烈的職場裡,「聽話」已不再代表「出色」。真正能突破框架的人,不是完全遵從規則,而是懂得並有理由破解規則、重寫職場系統的 Hacker。 「職場 Hacker 不是叛逆者,而是看透遊戲規則、創造新機會的行動者。」 打破的不是規則,而是慣性科技中的 Hacker 代表用創意找到系統更高效解法的人。放到職場中,「Hacker 思維」是一種主動優化工作的態度:從觀察問題開始,重新設計流程,找到能讓自己與團隊變快的方法。 職場 Hacker 會思考:「這樣做有更好的辦法嗎?」他們不是違規,而是用新角度看待舊問題,讓工作更順暢、更有價值。 為何你也該成為職場 Hacker?1.  洞察規則,擺脫盲目努力多數人忙於完成任務,卻忽略規則背後的邏輯。職場 Hacker 懂得觀察哪些技能更被重視,哪些行為能創造機會? 2.  設計方法,掌握主動權他們不等上司交代,而主動優化流程、整合資源,在混亂中寫出新規則。 3.  持續學習,成為不可取代的專業者Hacker 懂得把學習變成習慣,快速吸收新工具與知識,讓自己的價值始終領先別人半步。 職場 Hacker 的 6 大核心能量 特質 能力描述 創新力 用全新角度提出高效解法 洞察力 看出潛在規則與關鍵問題 行動力 先行嘗試,用成果證明想法 學習力 不斷吸收與應用新知保持競爭力 協作力 建立共贏網絡,放大影響圈 影響力 讓他人願意聽、願意跟隨 啟動你的 Hacker 模式1. 重整日常工作任務,找出最耗能的環節。2. 運用簡化原則(ECRS,包括Eliminate刪除、Combine合拼、Rearrange重排及Simplify簡化)刪減不必要步驟。3. 建立小規模試驗並追蹤成效。這不只是工作優化,而是一種「自我升級」的習慣。 職場 Hacker 不是職稱,而是一種 mindset。他們觀察敏銳、行動理性,用一步一微細改動而讓公司變得更快、讓自己變得更強。 下一次,當你遇到困難時,別急著抱怨:「為甚麼制度這麼煩?」試著問:「我有沒有能力去改變它?」因為,每一道鎖,都有一把屬於你的鑰匙。 【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