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Advice Columnist

【職場 Hacker】職場成長引擎:如何不斷升級你的競爭力

你是否也曾感覺自己愈做愈忙,卻不見得愈有價值?  

在AI、轉型與職涯變動的時代,「努力」已不再足夠。真正能讓人持續前進的,是你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職場成長引擎」——一套能自動推動學習、轉化與升級的內在系統。  

我的頓悟:不是要更努力,而是要更有系統地成長  

有一段時間,我同時身兼顧問、業務發展與社群指揮官三種角色,每天被任務追趕。  

有次我問自己:「為甚麼我那麼努力,仍覺得原地踏步?」  

直到我重新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發現 90% 都花在「執行」,只有 10% 用於「學習」。我反思後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成長引擎」:  

- 每天 1 小時閱讀或學新工具(知識補給)  

- 每週一次反思會,記錄亮點與盲點(回饋修正)  

- 每月一次主動分享或教學(轉化應用)  

半年後,我不僅效率提升,也能快速整合新知識運用於顧問及策劃工作。那段經驗讓我明白,與其追求速度,不如建立系統。  

職場成長引擎由三大模組組成  

1. 知識輸入模組:保持好奇與學習熱度  

    每天刻意安排「輸入時段」,不論是讀書、收聽Podcast、或參加課程。  

    別被碎片資訊淹沒,為自己的學習設定年度主題,例如「AI 應用」、「領導力」、「數據洞察」。  

    重點在於「有方向地學」,不是「被動地看」。  

2. 反思優化模組:把經驗變成洞見 

    每天的成功與失誤,都是成長素材。  

    問自己三個問題:  

    - 今天做得最好的地方是甚麼?  

    - 我可以學甚麼?  

    - 如果重來一次,我會改進哪裡?  

    這樣的「自我迴路」能讓你快速修正與升級決策品質。  

3. 輸出分享模組:學以致用,強化影響力 

    學習只有在被表達或應用時,才真正發揮價值。  

    找一個小舞台,無論簡報分享、寫作、內部教學,都是「學→教→再學」的循環。  

    分享讓你不只是執行任務的人,而是能啟發他人的人。  

成長引擎的燃料:持續反思與主動行動  

許多打工仔以為職場進修就是「上課學新技能」,但若沒有反思,學過的知識會像沙灘上的字,被時間抹去。  

打造成長引擎的關鍵,不是一次性努力,而是建立「可持續循環」的學習習慣。  

試著用以下方式啟動引擎:  

- 每天 15 分鐘學習新東西;  

- 每週 15 分鐘回顧本週亮點與挑戰;  

- 每月 15 分鐘分享你的收穫。 

這 45 分鐘,將成為你與他人距離不斷拉開的分水嶺。  

行動挑戰:打造屬於你的「成長公式」  

寫下以下三句並填空:  

1. 我未來 1 年最想強化的能力是___。  

2. 我可以透過___學習與應用這項能力。  

3. 我每週至少花___小時投資在自己身上。  

貼在你的桌上,讓它時刻提醒你:成長不是階段挑戰,而是職場駭客的日常設定。  

Kenneth Kong

Kenneth Kong – 職場 Hacker,企業數碼轉型與創新專家
Kenneth Kong 是一位專注於創新策略、企業數碼轉型與人才培育的專家,擁有超過 20 年行銷管理與企業策劃經驗。他創立並領航多家機構,包括賽諾思戰略洞見有限公司、造局者學院,以及共同創辦 MP HR Community、Purtato Holdings Ltd.、閱讀聚變和數碼轉型學院。
Kenneth 設計了獨特的 SOOT 框架,幫助企業以「一頁健康診斷卡」精準盤點現狀、聚焦痛點,推動跨部門協作與持續行動。他亦是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SPEED客席講師及課程顧問(人類能力),並曾在其他專欄分享職場突圍與轉型洞見。
作為「職場 Hacker」,Kenneth 善於破解企業與職場的隱藏規則,運用創新思維與實用工具,為組織和個人提供方向。他的專業領域涵蓋數碼轉型力、企業策略、人才培育、組織創新、品牌打造與知識管理等。
kenneth@synapsehk.com

Other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