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幾乎人人都問 ChatGPT 的時代,知識傳遞的速度是前所未有地快。
但也正因如此,「閱讀」重新變得珍貴——因為它不是獲取資訊的動作,而是讓我們「學會思考」的過程。
AI 可以幫你寫出答案,但唯有人能判斷哪個才是對的。
這一代,懂讀書的人反而更稀有
「你上一次完整看完一本書,是甚麼時候? 」
這不是責備的問題,而是一個觀察:我們的閱讀方式正在被螢幕重塑。
我們滑 YouTube、看 Reels、聽 Podcast,資訊多得令人喘不過氣。 短片內容的確提供靈感與快感,卻往往讓人習慣於「吸收碎片」,而不是「深化理解」。
「閱讀」,則是另一種節奏——它訓練我們慢下來、理解邏輯、連結概念,這些正是 AI 做不到的深層思考力。
「越快的世界,越需要慢讀的腦。」
AI 懂回答,人卻要懂提問 。
AI 最大價值是幫我們節省查資料的時間,而不是取代人類的思考。
真正有競爭力的職場人,不是會問 ChatGPT 幾個好問題,而是能從閱讀中「學會如何提問」。
當你大量接觸書本思維時,就會吸收不同學科理7的結構方式——
心理學教你解釋人性,經濟學讓你理解選擇,故事書啟動你的想像。
閱讀的價值,不在資訊量,而在「跨界連結」;
那是 AI 無法模擬的創意火花。
機器能回答問題,但只有人能創造問題。
閱讀,就是培養「提問智慧」的疆界。
閱讀是職場 Hacker 的腦內訓練
作為職場 Hacker,閱讀不只是興趣,而是必修課。
因為每一本書,其實都是一套「思維系統」。
- 閱讀 《Who Moved My Cheese》 能讓你學會應對變化;
- 閱讀 《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 能讓你看見人性盲點;
- 閱讀 《Out of the Maze》 提醒你,離開舊框架,才有新答案。
書讓我們模擬不同情境,預演挑戰、思考策略。
所以,閱讀從來不是被動吸收,而是最真實的腦力鍛煉。
如何啟動你的閱讀計劃
1. 設定學習主題,不求多,只求深
例如:AI 、心理學、領導力。選一個月一主題,深入閱讀一到兩本書。
2. 搭配「AI 共讀」模式
例如用 ChatGPT 幫你歸納重點、延伸觀點,再自己整理心得。
AI 是夥伴,不是替代品。
3. 每週輸出一次
辦公室分享、一篇 LinkedIn 短文,或與朋友交流心得。
讀而不說,知識會被動沉澱。
未來屬於會閱讀的人
在 AI 浪潮下,資訊門檻被打破,思考門檻卻更高。
當其他人忙著搜索答案,你要練習創造及發問問題;
當多數人追求快知識時,你要堅持深度學習。
閱讀,不只是學會內容,而是學會看見世界的底層邏輯。
今天多讀一頁,明天多一種選擇。
閱讀力,正是 AI 時代最具人性的競爭力。
行動挑戰 Action Challenge:
今天開始,用 15 分鐘讓大腦「脫機」:
關掉通知、打開一本書——不為完成,而為沉浸。
因為在知識稀缺的年代,「讀書的人」創造機會;
在知識過剩的年代,「思考的人」創造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