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的西多士大家都很熟悉,不過其實真真正正的French toast並不是炸的,而是煎的,而且並不是脆囗的而是軟的。
French toast在英國叫Eggy bread,顧名思義就是有蛋的包。做法是將麵包片沾上混有蛋、牛奶或忌廉、糖等的蛋漿,再煎。就是有點像中國人沾蛋漿煎年糕。傳統上做French toast的麵包都是隔夜麵包,一來這是用來「活化」不新鮮麵包的食法,二來隔夜麵包比較乾身,在沾蛋漿時可吸收更多,做出來的西多士就會更香了。
所以,法文的French toast叫Pain perdu,直譯「Lost bread」意指隔夜了,遺忘了的麵包。而如果大家有讀過經濟學,一個濟學用詞「Sunk cost」( 沉沒成本 ) 的法文就是用了西多士「Lost bread」的意思,叫做Pain perdu。
至於做French toast用甚麼包,真是隨你喜歡,或是家裡有甚麼包就用甚麼包。我自已覺得用Brioche之類牛油分量本身已很高的麵包來做最香最好吃。當然要買Brioche要去法式麵包店,並非處處可找到。所以大家可試試用港式排包來代替。當然用普通方包也可。亦有人愛用脆硬的法包來做,不過我就覺得法包吸水力弱一點,沾得的蛋漿較少。
French toast的做法非常簡單,蛋漿比例是「蛋:牛奶╱忌廉:糖」( 1:1:1湯匙 ),因應你做多少件而調整。我自已做大多不用糖。
先混合以上材料。燒熱平底鑊,加入一些植物油及牛油燒熱 ( 用牛油最好也加點植物油在煱中,不然很易焦。我做French toast通常加椰子油,因為會有點椰香 )。麵包兩面也沾上蛋漿,再落鑊兩面煎至金黃色即成。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