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與大家分享了一位拗柴超過20年的病人,他的身體如何出現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以及傷患對心理及生理的影響,其實面對特別的個案,在安排治療時,亦要多一些心思,今期筆者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治療方案及運動處方的心得。
這個病人已做了大約一年時間的康復訓練,還記得第一次見他的時候,第一個目標就是除了要處理疼痛及恢復關節活動之外,最重要是讓他恢復對行路的信心,讓他可以做到切合他的ADL (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即是可應付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活動,如:正常步速步行、人多時步行不會害怕及有信心上落樓梯等。至於重回恆常運動的能力,甚至是一些競技活動不是現階段的目標。
疼痛是這位病人的根源問題,當然一定要處理,治療方法除了是處理發炎症狀之外,還會透過手法治療,將僵硬的關節放鬆,把錯位的關節復位,以及強化一些肌肉及各種不同的功能訓練等。
治療期間,筆者也特別讓他了解整個治療方案,讓他知道本身是有能力做到的,更要讓他知道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類型的病人需要同時照顧生理和心理因素,而他們過往的經歷,可能引致有較大的心理陰影,因此需要透過不斷的成功來建立他們的信心。否則,一開始就做較高難度的訓練,有機會對康復過程的積極性減低。
至於設計運動處方亦花了不少心機,很多運動都是根據日常生活會遇到的問題而制定,例如當遇到障礙物時、要重新學會如何跨過、在人多擠迫的地方如何保持平衡繼續步行,更要慢慢克服不能蹲下及不敢行樓梯等問題。因此,運動治療方案中,包含了除了力量訓練、還有平衡力及心肺耐力等運動,當中不少訓練會模仿真實情境,會盡量模擬病人現實可能遇到的情況,希望令訓練更加貼近生活。
其實在執行治療方案時,需要更多顧及病人的心理狀況並合作溝通,下一次筆者會繼續分享在平衡病人心理陰影與運動成效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執行治療方案。
( 物理自療 — 280期 )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www.cpjobs.com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