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Advice Columnist

【物理自療】容易受傷的腳腕

提到下肢的常見損傷,無論你有沒有做運動的習慣,都有可能經歷過腳腕拗柴。拗柴輕則可能休息數天便自行痊癒,重則可能腳部腫脹至鞋也穿不到及不能站立,更有些人雖然拗柴已經痊癒,但是關節好像變得不穩定,腳腕很容易便會再次受傷,未來兩期的物理「自」療會解釋何謂拗柴、如何鍛鍊腳腕肌肉及如何處理「習慣性拗柴」。

甚麼是拗柴

其實拗柴的意思是腳腕兩側的韌帶扭傷,兩側的意思顧名思義是外側及內側,而腳底轉向內側﹙內翻﹚比腳底轉向外側﹙外翻﹚的活動幅度大,腳腕外側韌帶容易過份轉向內側而受傷,所以腳腕外側扭傷是較為常見,此外,腳腕學術名稱為踝關節﹙根據2006商務現代中文字典,廣東話發音聲調:華5﹚

韌帶受傷有甚麼影響

韌帶其實是骨與骨之間的軟組織,功能是保持關節的穩定,同時保持身體的平衡,為甚麼關節受傷會影響到平衡力和協調性?因為韌帶本身除了是堅韌的結締組織來穩定關節之外,內裡還包含很多「神經感應器」,用作提供訊息與大腦溝通,方便了解身體狀況,例如:有沒有受傷、做甚麼動作會觸及到傷口或感受到痛楚等。

此外,韌帶內的神經,讓我們步行時知道關節處於甚麼狀態和位置,就算我們行走一個凹凸不平的地方時,腳腕有可能需要提起,蹬直,而我們不一定需要望著自己的關節,亦可以不斷前行,更可以感受到它們處於屈曲或伸展的狀態,全因身體內亦有一個完整的溝通系統。

但當韌帶受了傷,傳遞訊息的功能受到影響,可能傳送訊息的速度比正常變得慢,甚至失去了這個功能,所以亦有部分腳腕扭傷的朋友,慢慢演變成「習慣性拗柴」,可能經過凹凸不平的地面時,已經知道有腳腕扭傷的風險,就算腳腕的表面已經沒有紅、熱、腫、痛,然而關節穩定性不足,心理上總是覺得腳腕會再次扭傷,因為除了韌帶撕裂之外,感應器亦出現了問題。

因此,要預防腳腕再次受傷,可先從基本肌力鍛鍊著手,繼而再練習穩定性和協調性,今期為大家介紹單腿提踵的訓練動作。

 

單腿提踵

開始動作: 1.單腿站立,雙手放在腰側。
動作描述: 2.支撐腿提踵,在最高點保持一秒鐘,正常呼吸,重複15次,然後進行對側練習,左右為一組,做三組。
訓練要項: 軀幹要保持挺直,過程中整個人要穩定,熟練後可以閉眼練習。

 

下一期會講解如何訓練腳腕的平衡力和協調性,改善習慣性腳腕扭傷的問題。

 

﹙物理「自」療  —— 第148期﹚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

周錦浩

香港及澳洲註冊物理治療師,在港考獲物理治療學士學位,遠赴澳洲考取運動專科物理治療碩士,其後取得針灸文憑。筆者現為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 ( Asian Academy for Sports & Fitness Professionals, AASFP ) CEO和課程總監,同時擔任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 ( Asian Fitness Therapy Center, AFTC ) 運動專科物理治療顧問一職,以及新城電台節目主持。結合醫學及體適能知識,融合中西醫學及二十多年的臨牀經驗,筆者已培訓逾萬名專業教練和數以百計的物理治療師。希望人人健康,鼓勵大眾利用「自」療的方法,解決自身痛症,乃此欄目之名稱由來。

電郵:aasfp@aasfp.com

網址:www.aasfp.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renceckh

Other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