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一次關於扁平足的課題,大家約略知道扁平足不是病,但對我們身體可產生機械性的問題,引致不同的痛症問題,要處理扁平足,掃一掃手機,很易就找到。但是坊間有些方法,總是如幻似真。
扁平足的成因
首先要知道扁平足有部分人是天生的,因為適應了,所以問題可能不會太嚴重,但亦有機會是後天形成扁平足,原因可以是鞋的承托力不夠、可以是在不習慣的情況下做很多腳部受壓的動作,如不少人在紀律部隊受訓其間,需要長時間步操、也可以是從事的工作,由長時間坐著變成長時間站立、或是在短時間內,涉及下肢的運動量增大,如跑步、彈跳類運動,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足底肌肉出現疲勞。
足底的肌肉主要分為四層,如足底的肌肉又未能適應突如其來的受壓動作,肌肉會疲勞乏力,長期的疲勞,令到內側足弓的橋位下塌,失去了原先鞏固橋位的力量,若長期不處理,有機會出現腳姆指外翻。
扁平足的處理方法
先天的扁平足沒有處理方法,而後天扁平足處理方法多以預防為主,防止扁平足出現,一旦出現了扁平足,很難百分百恢復正常,只能舒緩,防止惡化。預防方面,通過腳趾爪動的訓練,對足底的四層肌肉有幫助,如用腳趾爬毛巾,用腳趾夾波子等;此外,還可以穿著比較有承托的鞋,但不建議使用啫喱鞋墊,有些情況是扁平足的人用了啫喱的鞋墊,比起不用還要痛。
坊間處理扁平足的方法
既然軟的鞋底有機會令到扁平足更痛,是否硬就不痛,如要硬,赤腳是否一個直接了當的方法?加上,外國人的足弓較高,是因為赤腳步行,赤腳步行可否將扁平的足弓,變回正常嗎?
實際上,大部分人如已出現扁平足,赤腳步行的效果並不理想,因為連基本的保護都失去,扁平足最大的問題是足底的骨頭是鬆散,排列不理想,長遠來說,強化足底的肌肉可以改善扁平足所帶來的問題,但是突然改變生活模式,由軟的表面直接換作硬的地面,足底是不能適應的,反而接觸硬的表面過多,令足底更痛。
相反,如果可以有一個過渡的方案,即是先用承托力高的鞋托,再做足底的小肌肉訓練,然後才偶然嘗試接觸硬的地面,而不是直接用硬的地面作為取替,可能效果會更理想。所以坊間的治療方法,並不是全對或全錯,不過須了解如何實行,才能對症下藥,以防痛症情況進一步惡化。如懷疑有扁平足問題,應尋物理治療師或足病診療師作詳細的評估。下一期會與大家談論更多以偏概全的治療方法。
( 物理「自」療 —— 第141期 )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