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Advice Columnist

【物理自療】拆解青少年 關節問題

承接上一次《物理治療》的文件,今次我繼續分享青少年訓練當中需要關注的生理問題,尤其是在膝關節、足跟等位置。不管你是青少年體適能訓練導師、中學教師又或是家長,想為他們建議一些預防方法是可行的,今次我將針對兩個較為常見的青少年關節問題進行剖析,第一個是脛骨結節軟骨炎 ( Osgood Schlatter Disease )。

這個炎症發生的位置正是我們膝關節,俗稱「菠蘿蓋」,以下有一個少少突起的軟骨,有些人會在下跪的時候特別感到不舒服,因為他們這個骨頭特別突出,就如有一粒小石頂住自己的關節一樣。箇中原因,很多時是因為他們在發育時期進行過多的跳躍動作,同時又缺乏大腿肌肉 ( 股四頭肌 ) 的伸展運動。但說到底,為何在跳躍動作、大腿、小骨頭最後會跟炎症拉上關係呢?因為在跳躍的訓練中,很常使用到大腿肌肉,它便會經常處於一個收緊,甚至過緊的狀態,但同時青少年正值發育階段,骨骼迅速生長,相比起肌肉生長還要快,因此在肌肉過緊,骨骼反而迅速生長時,之間形成專引性的拉力更加緊張,令到骨骼 ( 尤其是骨骼表面 ) 承受很高的壓力,便出現牽引性炎症,說白了就是被拉扯的地方發生炎症。

有脛骨結節軟骨炎的青少年,會發覺該炎症的疼痛點有別於我們平常所指那種疼痛感並不是在關節裡面,而是疼痛點正正出現在膝關節對下的骨頭 ( 脛骨結節 )。要避免這個問題在青少年身上發生,就要提醒他們在進行運動前要進行足夠的熱身及伸展運動。更多的是,當進行跳躍動作時,盡量穿著吸震能力較好的運動鞋,目的為分散運動時下肢所承受的壓力,減輕關節負擔。如果當你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該青少年對象已經有這個問題,可以進行冰敷以紓緩疼痛感,因為這種痛症是炎症的一種,但若果這一個症狀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即已是成年人的話,相對於青少年來說並沒有那麼緊張,下回《物理自療》會繼續以成年人角度講解脛骨結節軟骨炎,以及第二個常見症狀 ── 跟骨骨膜炎 ( Sever’s Disease )。

 


 

周錦浩

香港及澳洲註冊物理治療師,在港考獲物理治療學士學位,遠赴澳洲考取運動專科物理治療碩士,其後取得針灸文憑。筆者現為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 ( Asian Academy for Sports & Fitness Professionals, AASFP ) CEO和課程總監,同時擔任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 ( Asian Fitness Therapy Center, AFTC ) 運動專科物理治療顧問一職,以及新城電台節目主持。結合醫學及體適能知識,融合中西醫學及二十多年的臨牀經驗,筆者已培訓逾萬名專業教練和數以百計的物理治療師。希望人人健康,鼓勵大眾利用「自」療的方法,解決自身痛症,乃此欄目之名稱由來。

電郵:aasfp@aasfp.com

網址:www.aasfp.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renceckh

Other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