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Advice Columnist

【物理「自」療】單車傷患不可忽視

延續上一次的單車話題,公眾可參加的單車比賽愈來愈多,更有些業餘單車愛好者會到其他國家參加比賽,可見這項運動愈趨專業化。可是,喜歡一種運動卻是一輩子的事,所以要了解運動的常見痛症和提高預防受傷的意識,才能長玩長有。

上次已經與大家分享了單車運動,可能會出現膝關節問題;除此之外,髖關節也是一個可能會出現痛症的地方,雖然活動次數比膝關節小,但髖關節附近的肌肉沒有放鬆,也有機會造成該關節有壓迫 ( Compression ) 的感覺,尤其是位於髖關節前方的髂腰肌和後方的臀部肌群,因為踏上斜路時,需要更多臀部肌群的力量,而不斷的提腿也會令到髂腰肌收縮,所以每次踏單車後,這兩組肌肉必須要進行拉伸,幫助放鬆。

可能有經常踏單車的人認為,膝關節和髖關節要不斷屈曲和伸直,運動後出現痠痛的現象,容易令人理解,但是也有不少人,踏單車過後,有腰痛的情況出現,這個問題多與單車手,在直路時衝刺加速有關,因空氣是流體,將身體向前傾,才能減少阻力令速度增加。

而這個姿勢除了身體向前傾外,還會彎曲和收縮,對於腰部較長的人,負荷較大,增加出現腰痛的風險,更有些人可能會因長時間保持著這個姿勢,關節變得僵硬,要慢慢才能坐直。

其實單車加速動作對身體腰椎的壓力增加,尤其是椎間盤的壓力,腰部肌肉處於等長收縮,即是肌肉活動時,長度沒有明顯變化,並處於收緊的狀態,如長期維持會增加勞損的機會。此外,如果單車手把的高度不合適,有機會引致肩頸痛的情況出現。

所以從運動健康的角度看單車運動,除了心肺功能、肌耐力之外,我們還會著重踏單車時的姿勢、進行單車運動前的熱身及運動後的放鬆,因上述因素都會直接影響一位單車手的體適能水平和的運動生涯。

本院將會在12月舉辦關於單車體適能的免費公開課,屆時會更深入講解單車項目類別、裝備、肌肉訓練及預防傷患的方法,有興趣人士請留意。

( 物理「自」療  —— 第134期 )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

周錦浩

香港及澳洲註冊物理治療師,在港考獲物理治療學士學位,遠赴澳洲考取運動專科物理治療碩士,其後取得針灸文憑。筆者現為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 ( Asian Academy for Sports & Fitness Professionals, AASFP ) CEO和課程總監,同時擔任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 ( Asian Fitness Therapy Center, AFTC ) 運動專科物理治療顧問一職,以及新城電台節目主持。結合醫學及體適能知識,融合中西醫學及二十多年的臨牀經驗,筆者已培訓逾萬名專業教練和數以百計的物理治療師。希望人人健康,鼓勵大眾利用「自」療的方法,解決自身痛症,乃此欄目之名稱由來。

電郵:aasfp@aasfp.com

網址:www.aasfp.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renceckh

Other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