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人家的「專利」,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少仍屬壯年的在職人士,因種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致血管硬化程度反覆,有機會令血小板於短期內積聚,形成血塊。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食不定時、少運動、肥胖等;心理壓力也有一定影響,增加了炎症的可能性,引發心血管疾病。
出現症狀 誤為疲倦所致
不少急性冠心病的患者,身體雖出現了相關症狀,包括胸口翳悶、身體不適、活動量減少等,但因恃著自己年輕,亦非心臟病患者,或誤以為屬缺乏睡眠休息的症狀,往往掉以輕心。
筆者診症多年,見過最年輕的患者僅18歲,主因有高膽固醇的家族遺傳;也有不少外表看來健康的患者,例如一位30歲的工程師,於工作期間胸口忽感痛楚,經檢查後發現屬急性心肌梗塞,主要血管已嚴重收窄,須即時進行手術,最終成功過渡。及後進一步驗血,才發現患者早就患有糖尿病及高膽固醇,惟因無定期驗身習慣而不自知,故一旦病發便相當嚴重。
建議定期檢查
因此,如有親人於50至60歲前已患有冠心病,30歲後就應多點進行身體檢查。即使無家族遺傳史,一旦出現任何症狀亦應密切檢查,而35歲或以上的男士,以及40歲或以上的女士,更應定期檢查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醫生將根據數據,推斷其未來10年患心臟病的風險,並作不同的治療方案,或進行更精確的檢查,如跑步心電圖、超聲波或心血管掃描等。
圖: 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