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Career counselling, advice and guidance

馬克陳

馬克陳 (markchan@cmrs.com.hk),本地社交媒體及數碼顧問公司CMRS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合夥人,擁有超過20年媒體工作經驗,對內容製作與管理、授權、購置皆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經常參與本地社交媒體產業的研討會與公共論壇,發表主要演説及預測產業發展趨勢。 

 

Search Article

”塘水滾塘魚” 的數碼媒體業

最近又有朋友準備做老闆開數碼及社交媒體廣告公司。戥人高興之餘,亦令我想起過去四、五年裏亦有好幾位朋友開展自己公司。他們都不約而同碰到人材短缺的困難,這方面亦對他們的業績及擴展規模有影響。 數字營銷及社交媒體推廣肯定是新事物,我也每年在不同大學及院校做分享,清楚知道此門學科太新、走得太前太快、亦太本地化,外國例子在香港未必管用,本地例子又不多,亦無專門整理作為教學用途,令到大學想多開課程亦無從入手。 我覺得在職培訓在這個行業非常重要,我自己的公司堅持每年都培育 4-8 名新血,亦嘗試把從不同學科的畢業生,拉進這行業。 現今大學生對基本電腦操作及程式應用已經易如反掌,空白的是內容分析、創作、管理、社交媒體操作手則、商業應用、風險管理等方面。 傳統廣告公司因為已經是成熟市場,它們的藍圖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但數碼社交媒體這一塊,就未有培訓手則,各施各法。 基本條件是本身公司要懂得做,其次是有資源作長遠人材培訓計劃。本地公司比較少做以上的長缐投資,但國際性廣告集團通常缺乏人材(信不信由你) ,所以有不少同業會用高薪挖角,需知道我們這行業人材已經不多,實在需要同業共同努力培育多些新血,”塘水滾塘魚”,從行家搶人對行業前途,水平,發展無甚貢獻。 寄望朋友創業有成,多為行業出一分力,培育人材,令本地生力軍更放異彩。 ...

傳統媒體 vs 社交媒體

我相信現今所有做生意、做市場推廣的朋友都會去認識社交媒體市場學。但在我創業初期,大部份人對此門學問都不以為然。難怪的,因為大多數人都習慣在媒介上花錢買廣告買影響力,對於自己創造影響力沒有甚麼想像空間。況且,他們對於不能買的媒體興趣不大,更甚是不認為社交媒體應被定義為媒體。此亦可理解為何傳統媒體工作者早幾年並不認同或重視社交媒體。 當然我十分明白專業的媒體工作者不能認同「人人當記者」,將 Facebook專頁、微博專頁當成媒體的一部份好像並不恰當。 我不打算在此跟大家做學術研討去討論「何謂媒體」,但以訊息傳播及接觸面,愈來愈多的數據皆顯示社交平台可與傳統大眾傳播媒介比較。 Facebook 及 Youtube 最近同樣地在推動 Reach and Frequency 的評估準則,就是要跟傳統電視的評估準則同化。傳統媒介有能力去製造話題,因為他們是內容製造者。社交平台本身沒有內容,他只提供渠道。如品牌或個人有能力製作有合乎網民品味的內容,就可以透過 Viral Power ,發揮更大的「社交口碑」作用。 基於有傳統媒體的營運經驗,我很早期就專注於將網站流量、點擊率、加強讀者群分析、内容口碑、重點行為分析應用於 digital marketing 之上。 ...

由六年前說起

今日是我的專欄第一日面世,我將會於專欄裡面分享關於社交媒體的心得、經驗和八卦瑣碎事,希望有內容之餘亦有血、有淚、有歡樂,也希望大家喜歡。 前幾天與某ICT 公司高層朋友喝咖啡敍舊,我們談天說地,吐吐苦水,傾談一下現在的市場狀況、員工流失、成本上漲、市場擴大、競爭和工作量都隨之增加等,有喜有憂。最後,他問我,六年前為何會自己創業做Social Media。 回想六年前,從工作了十多年的媒體行業,跳出來做數碼營銷,主攻社交媒體及新媒體。當時的同事、媒體工作者朋友或前輩對新媒體的認知還是相當有限。創業初期向他們解釋公司的服務及理念的時候也有一定難度,十之八九了解之後還是一頭霧水。 媒體工作者談及新媒體至今已有十年八年,但他們口中的新媒體是在新平台瀏覽傳統內容,例如網站、手機等。社交媒體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一個媒體。 偏偏大家每日都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流連忘返,用戶有增無減,客源定當有一定的數量。當時,這門生意的概念仍然非常新,一般的製作公司不會做、傳統的媒體又不想觸及這個「網民至上」的地方。 如此龐大的市場,那時候又沒有太多人在做,為何不放膽一試?就這樣,我和我的拍檔就膽粗粗地創業了!下星期我們再談談如何開始這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