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政府仍未決定落實政策為護老服務業輸入外勞,以解決人手長期不足的問題,但政府將會循這個方向構思的消息甚囂麈上。在救世軍舉辦的一個相關活動上,與會嘉賓各有不同看法。
早前救世軍為標誌推行護老者服務30年,舉行了為期一天、由數個分享環節組成的「同行,創未來」研討會,其中「公開論壇」的主題是「如何協作推進未來二十年護老者政策及服務」,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 ( 安老服務 ) 陳德義、立法會議員 ( 社會福利界 ) 兼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邵家臻、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總監黎永亮教授、香港老年學會主席梁萬福醫生、香港工業總會促進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委員關德華、救世軍署理社會服務總監李笑芬,以及救世軍護老者協會主席陳琺荃。
小心「三輸」
反對為護老服務業輸入外勞的邵家臻議員發言時,揶揄政府的護老服務方向是「三輸」政策:輸入外勞、輸入科技、輸出長者,對該行發展亦沒有幫助。 ( 按邵議員所指,「輸入科技」是指引入自動照顧系統等協助護老服務;「輸出長者」是指政府建議香港長者返內地養老。 ) 他又透露於8月20日與特首林鄭月娥見面時,已反映意見說希望對方於10月份發展《施政報告》時回應相關的問題。
針對如何推動護老服務及相關的公眾教育,邵議員強調這一行 ( 護老服務業 ) 需要新人入行,而現時志願機構如救世軍及明愛專上學院均備有這方面的課程可供報讀。談到如何進一步推動護老服務及相關的公眾教育,他重申:「我們需要的是『政策』而非『措施』。因此,需要舉行的並非短暫式的『護老者活動』,而是長期性的『護老者運動』,當中包括運動的理念、時間表、路線圖、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以及人手配合等。 」
學位化有幫助
另一嘉賓黎永亮在出席論壇後回應本刊提問時指出,他個人認為即使一定要以輸入外勞的方法來緩和該行人手長期不足的壓力,亦只能將之視為短期措施。他建議說:「長遠來說,把該行從業員學位化才可望助吸引年輕人入行。 」黎永亮補充,該學院現時的工作中,亦包括護老服務培訓。
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是一所由香港理工大學成立的學術及研究中心,旨在透過研究、培訓及實踐,並與醫療服務者、公私營機構、長者及其家人緊密合作,協助香港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需求。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