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關係,加上國際政經環境不明朗,市道低迷下,勞工處早前數字顯示,本港首三季就業空缺大減50萬個,估計旅客相關零售業是重災區。不少打工仔都擔心飯碗隨時不保,面對老闆無理的要求都不敢吭聲。
在一些行業風聲鶴唳之下,有人想轉行博一博,有人想找多份兼職積穀防飢,聽起來好像是天荒夜談,但留心一下,不難發現有些行業的機會仍然存在,而且還在增長中。
1.專業行業:專業行業例如會計、法律、銀行等行業,很多時都會因應不同市況為客戶提供不同的方案及服務,靈活度比較高,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生意較少直接受損。
2.傳統零售業:受惠於出外用膳的人數減少,在家玩煮飯仔的人數增加,住宅區的超市、檔販特別受惠,例如凍肉、新鮮食材、水果等銷售不俗,筆者居家附近的檔販數量如雨後春筍。
3.網上教育:雖然幼兒教育、興趣班等在早前的停課期間受到嚴重影響,但踏入流感高峰期,學校相繼傳來停課消息,一些學童暫託服務及一早有提供視像授課的教育機構繼續配合市場需求,成為疫市奇葩。
4.銀髮行業:隨着人口老化,銀髮經濟肯定已經成為不少市場的新產業,針對長者提供所需服務。銀髮經濟除了包括安老服務外,不同類型的商品及服務如餐飲、服飾、鞋履、居家設施等近年也陸續蓬勃發展,相比夕陽行業,這個行業的前景可謂無可限量。
5.網絡安全:隨着在家工作模式(Work From Home,WFH)廣泛應用,個人及企業的網絡安全均面對重大挑戰。香港以至整個亞太區企業,正在轉型至遙距工作模式,遙距工作令勒索軟件攻擊的個案增加,網絡保安面對的挑戰愈見艱鉅,對專才的需求上升。
6.遊戲機行業:世紀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遊戲行業也不能倖免,不過影響卻是毀譽參半。疫情爆發初期,市民都不能到公共場所,為了娛樂甚至維持運動量,人們只好選擇在家做運動,甚至吸引一班平時少運動的人們開啟在家運動的新契機,實行寓運動於娛樂。遊戲機突然大賣,特別是有提供運動遊戲或舞蹈元素的遊戲機。
電子遊戲行業的生態系統除了主機硬件和遊戲軟件的開發外,更發展成近年流行的電子競技。電競產業亦分為電競硬件、軟件開發、比賽平台、場館建設、人才培訓等。現時仍有很多電競比賽如常在網上舉行,反映互聯網事業相對較少受地域界限,所以電競業在「新常態」下,仍能有不俗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