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成立的香港公開大學 ( 下稱公大 ) 一直秉持有教無類、卓越進取的教學理念,通過富靈活性、與時並進的課程及學習模式,裝備學生應付本地以至全球社會上的各種轉變,為各行各業培育具備多元技能的優秀人才,滿足現今知識型經濟對人才瞬息萬變的需求。
課堂以外,工作實習同樣是學生增進知識的重要渠道,公大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助理教授蕭秀珠博士就表示,學生通過實習活動把課堂知識應用出來,對日後投身社會自然更為有利;對僱主而言,實習生則可解決業務旺季時人手不足的問題,僱主更可從中發掘人才,達致雙贏。「學生通過課堂累積了一定專業知識,參與實習時就能更快上手,減省僱主的培訓成本。」
推出春季實習計劃 應會計業界所需
學院去年首度推出春季實習計劃,正是旨在滿足會計行業人手需求,同時幫助學生將知識學以致用。蕭秀珠博士指出,會計系學生一般於暑期參與實習,但由於業界旺季普遍集中於每年首季,故實習期間往往未能完全掌握業界工作環境,實戰機會亦相對較少。「有見及此,學院去年初與會計師行合作,安排會計本科生參與為期4至5個月全職實習,體驗審計、稅務等實際工作流程,累積經驗之餘,也助僱主緩解人力資源壓力。」
計劃今年第二次舉行,參與實習機構更由去年兩間大幅增至今年11間,實習生數目亦由9人增至今年44人。蕭秀珠博士說:「計劃與『商業實地研習』一科掛鈎,歡迎GPA達3分或以上的三年級會計學生申請參與。學院會先進行初步遴選,以面試形式了解申請者的學習態度、溝通技巧、語言能力及專業知識等,確保他們適合參與實習。實習完結後,僱主會為學生表現進行評估,作為計算學科成績的準則。」
靈活課程補修安排 助學生完成實習
蕭秀珠博士補充,計劃為全職實習項目,因此參加者或未能如期修讀春季學科,為此學院特別作出彈性安排,確保他們能夠如期畢業。「學生於1至4月參與全職實習,學院就於6月再次開辦相關學科,讓他們能夠專注於實習活動,然後於暑期補回相關學分。除此之外,學生亦可考慮以遙距形式上課,利用晚間及周末時間完成課程,最終如期畢業。」
配合社會發展 培育檢測認證人才
食物安全及環境污染等議題日益備受關注,連帶相關行業人才需求亦愈益殷切。公大科技學院副教授劉慶強博士表示,2009年香港特區政府成立香港檢測和認證局,確立了檢測及認證行業在社會中的重要性。「食品化驗、安全測試、環境系統管理、碳排放統計等工種不斷湧現,意味業界人才需求有增無減,求職者若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及技能,正好能夠把握時機,滿足業界所需。」
為推動檢測認證行業發展,公大自兩年前開辦「測試科學 ( 食品 ) 榮譽理學士課程」及「測試科學 ( 環境保護 ) 榮譽理學士課程」,劉慶強博士說,課程屬學位銜接課程,為有興趣入行的相關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畢業生提供升學機會。課程最大特色在於內容設計以資歷架構《能力標準說明》為基礎,切合行業需要。「學生入學首年會學習微生物學、分析化學、質量管理,以及實驗室認可等知識,翌年則專注在食品或環境保護相關領域的學科學習。首批學生將於今年畢業,預期出路廣泛,例如受僱於檢測認證機構、大型食品公司、環保顧問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等。」
打造應用經濟與政治及公共行政專才
政治、公共行政及經濟人才對社會發展攸關重要,公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鄺志良博士就表示,本地政治環境趨向成熟,政黨、志願團體及教育機構等均渴求多元人才,為年輕人帶來發展機會;商業環境亦然,隨著香港與內地經貿關係日益緊密,市場對人才需求定必愈來愈大。「公大於2012年開辦首屆『政治及公共行政社會科學榮譽學士課程』及『應用經濟社會科學榮譽學士課程』,今年正有首批學生畢業,相信能夠配合社會發展大方向,為有意入行的年輕人提供專業培訓。」
兩項課程均為四年制,學生首一年半會修讀政治科學、心理學、社會學及經濟學四個基礎學科及其它相關學科,其後再專注於主修科目。鄺志良博士續稱,課堂除講授之外,還糅合實例分享、新聞討論、小組匯報等不同元素,亦提供工作實習、業界講座及海外交流機會,務求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擴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培養出多角度思維及分析能力,畢業後為社會作出貢獻。
文:Ray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