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醫健最前線】就精神病無家者服務 中大報告提建議

香港中文大學  ( 下稱中大 )  博群社區研究計劃下的「無家者精神健康研究小組」 ( 下稱研究小組 ) 早前發布《香港無家者精神健康服務研究報告》,指出本港現行的醫療及社會服務均未能全面照顧精神病無家者的需要,建議政府發展流動外展醫療車服務,以縮窄服務斷層及促進跨專業合作。

研究小組由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探訪超過80位無家者了解無家者社群的基本狀況,期望醫護界及社工界可共同探討發展新醫療服務模式,照顧病患者的需要,以改善精神病無家者被雙重邊緣化的現狀。研究小組發現現時的核心問題是精神病無家者的患病意識普遍較低,他們並不會主動求診,而醫院社區精神科提供的服務亦未能照顧到他們的需要。救世軍的「無『窮』健康列車」雖能填補部分服務斷層,卻缺乏穩定的營運資金。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研究小組有以下三項建議:

1. 將流動外展醫療車設定為恒常公共醫療服務

醫管局應推廣由政府醫生、護士及社工組成的專業團隊共同營運,為無家者而設的外展醫療車,並設定為恒常公共醫療服務。此舉方便醫生於進行外展時派藥及查閱無家者病歷,以方便進行相關的評估及治療。政府亦可考慮提供資金讓非政府組織聘請醫生及營運流動服務,並容許義務醫生在提供服務時登入臨牀管理資訊系統  ( CMS ) ,以跟進精神病無家者的病情,讓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同承擔照顧無家者精神健康的責任。

2. 社區精神健康外展隊增加無家者友善出隊指引

社區精神健康外展隊應增加無家者友善的出隊指引,彈性處理無家者個案,例如於非辦公時間出隊及於非室內環境作評估等。由於外展醫療車只能照顧無家者的短期需要,長遠而言最適合的方法是讓精神病無家者重返社區醫療網絡。

3. 促進跨專業合作

透過定期舉行聯合個案會議,促進跨專業合作,讓醫生及社工互相交流,討論不同個案的進度及需要,不但能建立跨專業的共同知識及價值觀,亦可以解決權責不清的問題。例如精神科醫生可與社工分享一些簡單的傾談技巧、或介紹便利的精神病篩檢工具,讓社工及義工更容易識別有需要接受精神科服務的無家者;社工亦可分享無家者的個案,讓醫護人員更了解他們的背景及特別需要。

 

文及圖:香港中文大學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