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美股隊長】5大法則 判斷賣出時機

股市常講一句俗諺:「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究竟如何判斷賣出的時機呢?

曾於基金研究機構理柏任資深分析員、著作甚豐的唐納•凱西迪 ( Donald Cassidy ) 有一點與別不同。他投放很大心力,判斷「何時賣哪隻股票」,從他曾出版《賣股票致勝戰略》( It’s When You Sell that Counts ) ( 寰宇出版 /財金專業領航家出版,已絕版 ) 一書可見一斑。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分享他對於離場的操作原則。首先,他建議投資者最好強迫自己,向感覺不安的方向移動。他指出,求心安的決定常導致操作失利,例如見別人賺錢,忍無可忍下進場,以期人有我有;又或者恐慌中純因害怕而出清持倉。成功的決定則多數令人不安,事後回顧才覺理所當然。

第二個原則是避免「永久持有」「愛股」。某些市場公認的大品牌、好公司,常被無條件地當成長揸對象。然而,有力長期處於頂峰的企業,少之又少,面對現今急劇改變的世界,受盡科技、管制、全球競爭等挑戰,情況更形惡化。某隻股王變成過氣,機率遠大於永霸天下。往昔巨企,如全錄 ( XRX )、寶麗來、西爾斯 ( SHLD ),今日已無關痛癢。

由此引出下一項原則:買入前必須設定賣出條件,否則切勿行事。凱西迪認為,應先預想特定限期、情境及價格,一旦價格被觸及,又或限期已到、情境有變,就按計劃賣出。最忌因為喜愛某產業、景仰管理層、認同公司的社會目標等朦朦朧朧的理由而隨便買進。因為買進股票,目標是獲利,而非提供良好感覺。

另一項原則是堅守「蟑螂理論」,盡快賣出。所謂蟑螂理論,是指當見到蟑螂出現,很少只有一隻,多數陸續有來。投資界以此比喻當公司有壞清息、醜聞,很少會是單獨事件。當利淡消息浪接浪出現,死守那隻股票並不會換來「感恩圖報」,只會小則浪費機會成本,重則跌得一身傷。

尤其是如果原為機構愛股,翻身過程可能更為漫長。因為基金經理短期內難以重拾信心,無力消化各路人馬為求自保而大量脫手的股份。即使出現「死貓彈」,多數只是小幅而短暫。

最後一項原則,是培養造淡的能力,不必故步自封。皆因股價有起有落,不用錯失另一方向的機遇。正如雖然好天的日子較多,但也不能不準備雨衣、雨傘。

除此之外,凱西迪建議投資人忘記三個價格:第一是自己的買入價,很多人除非打和,否則絕對不肯賣出,通常機會不大,反而往往為討回幾%而愈陷愈深,則極普遍。

第二是公司全盛時期的最高價,投資人往往將之當成是該股票的「潛力」,然則大有可能,經過後續發展,現在已不可企及。

第三個是自己買入後曾經見過的最高價。一個常犯的毛病就是見過高價後回落不肯賣出,卻告訴自己只要再見當時高價就會賣出。為了這個宏偉目標持倉,往往錯失僅餘的離場時機。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