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社交媒體大世界】玩Facebook會洩露私隱嗎?

平時大家用Facebook,可有留意到自己看到的廣告 ( 或贊助內容 ),通常都只會針對某些特定的產品?例如男性用戶甚少會收到女性用品的廣告,甚至更仔細一點,作為一個社交媒體從業員,就經常會收到一些數碼營銷課程的廣告。

我想很多讀者都知道,這是因為Facebook提供了很強大的Targeting功能,廣告客戶在Facebook落廣告時,可選擇目標客戶的年齡性別、甚至職業以至嗜好。

但問題來了:為甚麼Facebook會有我的資料,讓他的廣告客戶可以選擇我呢?

這些關於你的個人資料,Facebook可以從兩個途徑收集:第一,是你申請Facebook賬戶時,你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你可有發現,Facebook要求你提供的資料幾近查家宅,連你在何時何地讀書工作都想問清楚。第二,是從你日常的行為,包括你出的Post、留言、駐足細看的內容,以至你的社交圈,來判斷你的行為個性。

為甚麼Facebook要這樣做?因為它愈能掌握你的特性喜好,就能令它的廣告客戶愈精準地尋找目標客戶,它的廣告價值就自然會提高了。事實上,除Facebook外,Google在這方面做得更深入。當你拿著Android電話在街上走,竟收到附近食肆的廣告,你可會明白背後的含意嗎?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出一點:社交媒體與個人私隱的衝突。在現今的數碼世代,我們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洩露了自己的個人私隱。若有人立心不良,借用這些資料獲利,那將會有甚麼後果?

執筆當日,Facebook又爆出一宗涉嫌洩露個人私隱的醜聞:話說英國有一家名叫Cambridge Analytica的政治數據公司,透過Facebook收集了5,000萬名用戶的個人檔案,再轉售予政治團體。傳聞客戶包括2016美國總統大選中,特朗普的選舉經理Corey Lewandowski、策略主管Steve Bannon,以及俄羅斯的石油公司。之前有傳俄羅斯某數碼營銷公司透過社交媒體協助特朗普當選,事件更上報到美國國會進行調查。可想而知,這次醜聞再度令Facebook受壓。而後續的新聞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社會批評Facebook的聲音愈來愈大,Facebook CEO朱伯格繼續成為箭豬;另一個方向,就是社會開始擔心社交媒體侵犯私隱的問題。在英國,甚至有一位美國大學教授David Carroll向Cambridge Analytica提出起訴。

當我們的生活愈來愈依賴互聯絡,我們受到雲端上無形的監察自然遠比過去為多。再加上現在大數據的應用愈來愈普及,利用電腦去推斷一個人的行為喜好已不是太困難了。若想保障自己的私隱,我建議大家至少要了解日常用到的互聯絡應用,有哪些是有機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洩露私隱,如此才能踏出第一步。

但其實這樣說了也等如白說,時至今天,若大家出門時發現把手機留了在家,這一刻,你是否會感到不安而選擇掉頭跑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