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一次介紹關於針灸的針感,今期再詳談針灸的原理。大家都略知身體內有血氣會沿著固定的經絡運行。但都市人身體問題逐漸變差,例如:部分都市人經常坐著電腦前長時間工作,空餘時間也對著手機和平板電腦,每星期沒有安排足夠的時間做運動,某程度上會影響了血氣的運行,引致經絡倒塞。
經絡堵塞有甚麼影響
試想像經絡就像多條佈滿了不同車站的鐵路線,如果其中一個車站發生故障而倒塞了,大家都預計到整條鐵路將會進入癱瘓的狀態,用身體作回例子,鐵路的車站猶如身體的穴位,若身體某些部位出現淤塞,人的身體就會出現問題,有機會出現痛症或生病。
但痛症是可以通過按摩或刺激穴位幫助血氣運行,只要經絡回復暢通,像交通恢復正常,達到平衡的效果。
針灸的原理
根據中醫的角度,尤其是針灸是講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相反,西方的醫學角度,會利用藥物或其他方法殺菌、消毒、消炎、消腫等,聚焦解決特定部位的痛症和傷患。
但中醫針灸時,會用一個宏觀的角度看待痛症,例如;當有腰背痛時,針炙的位置,不一定是腰部位置,可能是膝蓋;當有頭痛時,針灸的位置除了頭部,還可能在手腕和手指。因為經絡的走向非局限性,而是整體性,這個就是針灸的基本原理。
針對運動創傷,如膝蓋痛,物理治療師先分辨痛的位置,究竟是前膝痛、外側膝痛,內側膝痛,還是後膝痛,因不同部份的膝痛涉及的組織都不同,前膝痛可能是髕骨不穩定、外側膝痛有機會是髂徑束過緊、內側膝痛可能是內側副韌帶出現問題,後膝痛有機會是大腿後的肌肉拉傷了。
當知道正確痛的位置之後,便會利用針灸刺激穴位,再以膝蓋痛為例,如前膝痛,會在內外膝眼、血海和梁丘的穴位進行針灸,舒緩痛楚。
經已連續四篇介紹了中醫的療法,可見中醫和西醫的治療原則和概念,彼此間有所不同,但不代表兩者有抵觸和矛盾,所以我們應了解各種治療方法的強項和受限制的部分,能夠充分利用,達到中西結合,就是最好的方法。
( 物理「自」療 —— 第131期 )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