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諗Sir你好
小弟行年廿八,銀行職員 ,早幾個月開始留意諗Sir blog同YouTube channel,都係果句,相逢恨晚,否則上年不會動輒數十萬靚裝現居單位。( 因為真係唔會住得耐,感覺有點浪費 ) 打算下個月報讀買樓001,惟現時遇到機會想先請教諗Sir意見,情況如下:
小弟現與同年未婚妻 ( 公務員 ) 居於未補地價兩房居屋單位,每人月入約55k,扣除家用開支後每月合共儲60-70k,二人現金合共約100萬元及股票30萬元。居屋早年屋企人以五二折市價買入 ,業主是媽媽。
居屋沒有做按揭,自由市場現時市值約700萬元。媽媽60+歲,是退休公務員,每月長俸約20,000元,另外佢現在做緊合約政府員工月薪30,000元 ( 工作為興趣,沒有實質收入壓力 )。媽媽現金300萬元 ( 部分為定期 ),股票50萬元,國壽已供滿並回本儲蓄保險80萬。
媽媽與小弟哥哥同住50年樓齡港島500尺唐樓 ( 居住環境一般,媽媽名,沒有按揭 ),哥哥30歲,政府工月入約48k,現金大概80萬元,股票20萬元,儲蓄保20萬元可以不理,估計佢二至三後結婚,短期內會繼續同媽媽一齊住。( 睇到呢到諗Sir都應該明白小弟家人投資分配甚無策略可言,現金同保本投資比例太高 )
2018年得知唐樓上層單位賣出,但至今仍然丟空,上個月下層單位亦同樣賣出約900萬元。經查冊得知買家為某大地產商直系親屬,專門收購唐樓作投資用途,由於媽媽再過幾年未必能夠日日行樓梯上落 ,而且小弟認為唐樓唔似大屋苑經常會有買家肯接貨,想趁機會改變家人居住環境。小弟有以下想法,望諗Sir指點迷津:
1. 現時正值樓市高位,是否應該把握機會接觸該買家以市價900萬元放盤,並租回單位一年以作過度及搵樓裝修等 ( 相信新買家作為投資者應不會介意放租 )?定係以諗Sir專業意見應否「鬥長命」博佢真正出手收購再抬高賣或者能夠賣到更好價錢?另外為了節省佣金開支,直接聯絡買家並由律師跟進買賣過程是否合適?( 雖然買樓初哥但願意花時間網上做多點Research )
2. 兄弟兩人沒有物業,若然賣唐樓全數釋出約900萬元,分給兄弟二人以首置上車及各自供樓,目標兩層1,000萬元樓各做五成按揭,( 小弟買嗰間先出租,租金媽咪收住先 ),哥哥嗰間同媽咪一齊住,這個做法理想嗎?
3. 小弟同未婚妻打算兩、三年後生小朋友,到時想住間三房 ( 將軍澳區 ) 方便長老同住或照顧小朋友。如果現時買樓應否直接購入將來希望居住的單位,抑或以投資出租回報較好為優先考慮,然後需要換樓時再用換取 / 以太太名購入/ 以租養租等方式較好?
4. 小弟與未婚妻月儲約60至70k ( 若要供樓將減至約40k ),小注投資股票三幾年無咩得著亦無咩上落,諗Sir有否其他更好建議給我們?目標五年內用太太名買多間樓,達至一間三房自住,一間二 / 三房收租。
5. 另外媽媽嗰筆現金就咁做定期有啲浪費,有更好的投資建議給她嗎?
小弟自知庸才,問題很多,望諗Sir抽空解答
A君上
答:
阿媽又生性、讀者自己都叫搵到吓錢,仲有兩間供滿嘅樓,呢副牌拎上手算唔錯架啦。當然要名成利就,咁副牌應唔夠用,但要小康自保算夠晒做。
後生將間屋花錢靚裝後入住,錯在年輕夫婦容易在住埋一齊 / 有小朋友後 / 小朋友開始讀書時產生搬遷需要。那幾年間花40萬或更貴之豪裝,可以用二至四年就唔要,咁平均一年花十萬元的裝修費是否值得?對後生又未夠錢者可能屬花費。
至於應否留唐樓等收購?第一考慮:一旦收購唔成賣平咗究竟自己輸唔輸得起?普遍人都對自己的估算過份有信心,一個客觀的人能助你有正確決定。二是決斷,如你份人夠決斷,就唔會因沉沒成本而遲遲唔斬纜,最尾等收購等了五年又五年。收購價可能只不過在淡市提價七成,仲衰過你而家即賣樓套錢去收五年10%息。有關輸得起,即若唐樓最尾無人收購,讀者雖未見有焗賣可能,惟多年後用當時呎價仲要比同區單位賣平20-30%,900萬元可能賺少200至300萬元,佢是否「輸得起」?
基於唐樓是家人共同擁有,話事人達三位 ( 兩兄弟及媽 ),人多決策多、慢而亂,而讀者哥哥係位公務員,令筆者相信佢在決策上幫唔到咩手,更何況後生拎多咗嚿錢喺手往後好好用,呢二至三百萬元用債又或用房託產出之收益幾可肯定有;而舊樓就唔一定中,所以筆者淺見是唐樓要賣。
股票投資暫不要放棄,讀者先28歲再努力一吓研究買股票都係好,但前提是不可阻礙正職升遷,絕不要將投資作為你事業不努力之藉口。買股要贏先唔好睇咁多報紙,要睇嘅嘢係下圖:2019年3月已知港股10天高於50天線之比率已在70%附近見頂 ( 黑色線 ),故3月中時可確定要離場。2019年6月港股10/50天線比率跌至約15%,市面睇淡者眾,但筆者認為比率跌至15%附近,只要再等恆指有日急跌又或比率慢慢從15%回升至20%,無論哪個模式出現,都可入市。當然用漁夫系統知道埋邊一個版塊較強,將入市錢放入強版塊之股份,勝算更高。讀者唔一定要跟筆者方法睇市,但必須理順到一套方法出入市,而唔係靠消息或睇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