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招職頭條

2015當旺行業大檢閱

新年新希望,上班族或是希望其服務的行業在新的一年發展興旺,連帶升職加薪;或是想搵工跳槽,投身充滿希望的行業而賺得更多;何去何從,如何是好?受惠「自由行」政策的行業如餐飲業和零售業,今年又是否繼續一帆風順?業界代表分析獨到。

 

 

 

 

 

 

 

 

 

 

 

 

 

 

餐飲業 看好中下檔次
民以食為天。在香港,無論經濟是好是壞,市民都需要吃東西,所以食肆一定有客人光顧,也因此需要為不同職級的各個工作崗位招聘員工款待客人。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作出以下分析。

「目前全球經濟放緩,國家總理李克強更把內地GDP下調至7%;歐洲經濟更不景,遊客來港人均消費下降,『自由行』客人均消費更下跌至約15%。本地消費意欲也下降,因此預期高端餐飲市場會受到沖擊。然而,中檔次和大眾化市場卻有生存空間,旅客也多光顧茶餐廳和快餐店等。此外,估計今年食材價格平穩,不會大幅攀升,租金升幅也放緩。 」

他續說:「然而,人工成本上升最高,主要是因為最低工資推行後,工資上升不少,工人也轉到其他行業;大集團在擴開下,招聘員工只能向中小企着手,形成僧多粥少現象,估計工資於今年會有超過8%的增幅。整年的餐飲業營業額,估計也將微升至1,050億元。 」

ManpowerGroup香港剛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就業展望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包括餐飲業的服務業錄得+23%的就業展望指數。ManpowerGroup大中華區副總裁徐玉珊表示,香港的稅務、法制上的優勢吸引外地連鎖餐飲品牌進駐香港。本地僱主亦為拓展本地餐飲市場,帶動人手需求上升。

 

 

 

 

 

 

 

 

 

 

 

 

 

 

零售 把握機遇
至於零售業,雖然一月份銷貨額按年下跌14.6%的歷史性跌幅,但行內仍然是機遇處處的,加上香港特區政府相當重視零售業,定會有措施扶助。此外,零售業是勞工密集行業,因而需要僱用大量人手,特別是前線工作崗位。由特區政府成立的零售業人力發展專責小組於去年年底呈交予政府的報告指出,零售業是香港重要行業,對香港經濟的直接貢獻很大。報告同時指出,零售業與其他行業互相扶持,包括進出口貿易、批發、物流,以及相關的服務業如銀行、金融、地產,乃至廣告等。

《就業展望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亦顯示批發及零售業錄得淨就業展望指數( +14% ),與上季及去年同期相若。徐玉珊說:「整體零售業招聘意欲繼續維持正面,本地零售消費仍然有支持。繼續有著名品牌進駐香港,顯示本港零售僱主仍對市場抱正面態度,零售業就業展望指數維持正面。 」

 


 

金火年旺I.T.金融業


 

 

 

 

 

 

 

 

 

 

 

 

Robert Half發表的最新《香港就業報告》指出,香港金融及科技專業人員招聘活動破三年新高,反映2015年前景明朗。工商界對會計及金融人才需求最高,涵蓋各 種不同行業。調查發現53%的企業將在2015年上半年增加金融及會計員工,較去年48%為高。市場對商業和金融分析師,以及財務總監都有強勁的需求。最 大的波動可見於招聘科技界專業人士的企業。去年,只有26%的企業進行招聘,61%維持員工數目。今年,有意為技術團隊維持員工數目( 41% )和增聘人手( 40% )的企業相近,比例接近一比一。Robert Half香港區執行總裁Pallavi Anand表示,作為增長策略的一部分,企業正積極進行招聘,以填補新增職位。「企業明白他們需要適應和改變以實現增長,因而擴大會計和技術團隊。這個就 業市場提供了很多機會予有意入職的人,讓他們證明自己的實力。 」
 

 

 

 

 

 

 

 

 

 

 

 

 

 

風水命理顧問李星瑭指出,乙未羊年屬金火年,所謂火尅金,屬金的四個行 業在今年會面對較大挑戰,分別是管治(即紀律部隊、制服部隊)、金融、娛樂,以及廣播;屬火的行業最興旺,當中尤其是富爆炸性的科技業,其暢旺程度令人最 意想不到。他解釋道:「科技業的發展可以很爆炸性,影響無遠弗屆,也因此令科技股和網絡股於今年的表現會有很大波動。其他較暢旺的行業則份屬『土』和 『木』。屬『木』的行業諸如教育和建造等,今年會有蓬勃的發展,從業員的工作較去年多,也較忙碌。屬『土』的行業則有美容、化工,以及地產等,在乙未羊年 也是較興盛的行業。 」

 

 

 

 

 

 

 

 

 

 

 

 

 

 

 

 

 

 

 

 

 

 

 

 

 

 

 

 

 

 

 

 

 

 

 

 

 

 

 

 

 

 

 

 

 

 

 

 

 

 

 

 

 

 

 

 

 


文:張嘉文及Samuel

圖:May Tse、Nora Tam及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