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嗰代最常聽到的慘況係日頭返完工廠,夜晚再踩多轉茶樓洗碗,捱到金睛火眼先幫補到家計。今時今日放工跑去「炒散」又係咪好慘?以下三個過來人經驗,應該可以扭轉你對打多份工的印象。
去旅行靠「炒散」
做兼職或Freelancer係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亦不例外。大學二年級時經朋友介紹下,找到一份酒店餐飲部「炒散」工作。叫得「炒散」,當然係邊個位缺人就埋去「補位」。所以我做得最多係宴會廳侍應,仲有自助餐負責洗洗切切的「小廚師」。
養車不如「炒散」
我對揸車都頗有天份,學車學兩堂就基本上手,考貨Van牌亦一Take搞掂。但香港養架車每個月單係泊車都三、四千,加埋牌費、保養,對我每月賺萬幾的打工仔真係好吃力。
我「炒散」 因為我失眠
每月交七千蚊租,都係想有個地方瞓個好覺。我都係咁諗,但偏偏我係長年失眠。有一晚喺牀眼光光,突然諗:既然都瞓唔著,倒不如撈多份「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