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時代資訊縱橫交錯,每分每秒都有超大量數據轉來轉去,懂得利用各種數據,可以清楚瞭解市場反應,從而改變策略,針對實際需要爭取最大利益。搞影視注重數據的變化,除了有利於最終作品成績外,更加是說服投資者的強而有力武器。譬如數據告訴我們,中國電影市場跟全球大同小異,買票進場的主要族群是17至25左右的年青人,情侶佔了多數,你拍的片若失去這些新一代支持,請問不是找死又是甚麼?但偏偏市場上有馮小剛的《1942》,有死得一塌糊塗張柏芝的《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之後再有鄭伊健賠死的《忠烈楊家將》。所以數據是死的,人腦才是活的,你的腦筋不成,胡亂分析,總結不出關鍵重點,倒不如別看大堆數據好了。
近來有兩份數據讓電影圈的人都特別注意,第一是明年被稱為史上最誇張的好萊塢大片年,接近40部超級大電影陸續推出,恐怕中國票房給淹沒了。其次是跟據統計,好萊塢的進口片所佔票房近年不斷高昇,還好國產片以量取勝,仍然能壓倒西風。
首先我請大家別為水平低落的國產片塗脂抹粉了,所謂票房不錯,其實最主要原因是保護月,以過去的新年為例,只有國產片在市場上,讓回到3、4缐城市家鄉的民眾,跟家人渡過難得的假期,都習慣全家到新型的影院去,這段合府統請的時間,票房當然直缐上升了,所以王晶的大爛片《澳門風雲》仍取得5.2億票房。以美國的感恩節及中國人的過年前為例,全都是零售業的超級旺季,所獲得的營業額絕不可能視為常數,國產片的保護月大大扭曲了市場結果,但任何保護制度都會造成數據混亂,保護效果亦會隨年月漸漸腿色,故此還以為中國電影有力抗拒好萊塢,簡直是自欺欺人。
此外,大家都集中談論下年好萊塢大片湧現,這種毫無分析力的報導,實在太過無知。為甚麼好萊塢突然搞出大批超級電影呢?往後會更多還是減少呢?最重要是你要懂得分析為甚麼。讓劉定堅來解說吧,好萊塢超級大片湧現,原因只有一個,絕對與你有關,美國人膽敢投更大的資金拍片,只因為中國市場已證明漸趨成熟。
多了個票房收益起點是4、5億的市場,投資者自然更加放心,從前三年才拍續集,現在年年拍都無問題。你必須明白美國人的投資理念,絕對跟中國普遍笨商家截然不同,合理的投資追求年收益是合理回報,百分之二、三十是相當出色了,由於中國市場這額外盈利來了,故此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都加大了每部片的投資額,當中以花費於觀眾喜愛的電腦特效更為明顯。
聰明的投資是加大投資令吸引力更強,收益回報便更有保障,老美不笨,不會因為市場拓闊了還保持從前的投資規模,像不少中國笨商人般,終日想拍甚麼《泰囧》《致青春》《小時代》《失戀33天》,總想用小刀斬大樹,幻想賺數十倍的利潤。投資不同賭博,投錢首要是減低風險,盡量控制風險,賺取年收益百分之二、三十已心滿意足,不追求必然風險大的小成本大回報電影。
中國市場的成功開發,令好萊塢更加積極製作出更多超級大片,所以未來全球市場將肯定遇上一場大片風暴,明年絕對只是個開始,只要全球回報合理又穩定,每年產出百部超級大片又何奇之有?當你懂得把電影的周邊產品及版權收益計算在內,你會感到正湧來的大片風暴,肯定無比強勁。
可憐太多無知者看見在國內《歸來》《同卓的你》票房不錯,便沾沾自喜,以為欠缺vfx的國產片始終有市場,救命呀!市場首先是雞犬皆升,只因為3、4線城市民眾觀影經驗不足,但商品的質量差距千百里,正是路遙知馬力,劣質產品怎可能不漸漸失去市場支持。
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當然比追求暴利的愚笨中國商人更懂得利用中國市場,從中國取得的額外利潤,結果是更強化好萊塢電影的質量,令他們建立的橋頭堡更堅固,以便獲取長期穩定收益。中國人是全球最懂得做生意的民族,這個可無人否認,但結論還未完整,真正應該是中國人是最懂得做小生意的民族,呵…,大生意嘛,沒有國家保護,你走到國際市場,只算是幼稚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