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Advice Columnist

【童步同行】 從感覺統合帶來的反思

距離即將在10月舉辦的國際感覺統合研討會愈來愈近,留意到感覺統合的始創人艾爾施博士的其中一句名句:「The child must organize his own brain; the therapist can only provide the milieu conductive to evoking the drive to do so. Structuring that therapeutic environment demands considerable professional skill.」  by Dr. A Jean Ayres. 

當我細心思考咀嚼時,當中有許多作為治療師的反思。

首先,「The child must organize his own brain」這第一句的意思翻過來大概是「孩子需要組織自己的大腦」。這一句似乎為兩個層面都定下了基礎:

1. 指出了治療的目標與過程在於建立兒童自行組織的能力。
2. 把治療師在情況失控時,內疚自己做得不好的感覺減到最低。

第二句「The therapist can only provide the milieu conductive to evoking the drive to do so」意指「治療師只能透過營造環境誘導這方面 ( 組織自己的大腦 ) 的動機出現」。這一句更進一步突出及細緻地寫出治療師的目標只在於誘發孩子內在的動機去自己組織。的確,我們很容易忽略了兒童的內在學,例如我們覺得他們「應該」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可能會教授很多的方法,但卻很少去想甚麼能誘發他們的內在動機以組織自己的大腦的運作。注意,誘發內在動機去組織跟學習組織的技巧不同;而誘發內在的動機跟外來的動機也是不同的。

第三句「Structuring that therapeutic environment demands considerable professional skill」意思就是「建構這種治療性的環境需要相當的專業技巧」。

總結:這三點似乎在日常管教中也值得借鏡,面對不能自行組織大腦而出現各樣混亂的情緒行為問題的孩子,我們可以嘗試:

1. 不自責,明白孩子大腦應由自己去組織。
2. 不指責,營造環境驅使動機去嘗試組織。
3. 不斷提升,磨練自己建立這環境的技巧。

陳子文

執業15年的註冊職業治療師。於2014年創辦「CREST童步復康及培訓服務」,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諮詢、評估及治療服務,並推動不同層面及形式的培訓課程 ( 如Hi-Five寫前及書寫技巧、依附聯繫、感覺統合、光敏感Irlen Syndrome及Beckman口肌評估及治療 ),讓家長、照顧者及相關之工作同工認識和了解兒童的需要,及掌握不同的訓練技巧。

Other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