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開報紙,都會看到不少健康產品的廣告,而廣告經過精心設計及誇張的用字,很容易吸引我們的眼球,相信產品標榜的功效。作為一個精明的消費者,作出決定前,先要停一停,諗一諗,細閱廣告內容,大家可以留意以下幾種說法,避免不盡不實的健康食品。
1. 「產品已取得認證,證實其效用」
這是有關甚麼的認證呢?藥物、保健品還是普通食物的認證?例如TGA ( 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 是澳洲的藥品監管機構,健康食品在澳洲的規管下一般被稱為「輔助藥物」( Complementary medicines ),然而對於低風險的「輔助藥物」,TGA只會進行品質和安全性的評估,並不會評價它們的成效。
這是有關甚麼的認證呢?藥物、保健品還是普通食物的認證?例如TGA ( 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 是澳洲的藥品監管機構,健康食品在澳洲的規管下一般被稱為「輔助藥物」( Complementary medicines ),然而對於低風險的「輔助藥物」,TGA只會進行品質和安全性的評估,並不會評價它們的成效。
2. 「產品經臨牀實證,證實能有效減輕症狀」
臨牀測試也有不同的嚴謹程度,是單純以人體為實驗對象,還是從測試人數、研究設計、臨牀測試的場地、數據分析等各方面都有仔細的規劃等,考慮以上不同因素會得出不同的測試結果。
3. 「這產品能幫你消脂,減肥無難度」
當我們看見產品功效的描述時,除了要想一想它是否當真實準確,還要想想它的效用有多顯著。假設產品能令提升身陳代謝以達至消脂效果,但只能提升0.001%,或許會減低購買的意欲。
4. 「這產品可改善視力」
改善視力指能矯正近視,還是只令雙眼不容易疲倦?作為消費者一定要留意廣告用字是否能準確指出功效。
5. 「此產品或有助穩定血壓」
所謂「或有助」,另一意思即是「或沒有助」。「或」本身就有「也許,說不定」的意思。如果我們不小心細看廣告的用字,就可能忽略了這個「或」字了。
雖然保健食品的規管不如藥物般嚴謹,但評價一款保健食品的好與壞,可考慮三大因素:品質、安全與成效。
「品質」指產品每個批次都穩定地有好的質素,「安全」指產品不含對人類有害的物質,「成效」指產品用於人體的效用。消費者選購保健食品時,應多了解產品的生產資料,最好選擇經GMP (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作業規範 ) 藥廠製造 ( 品質上的考慮 )、經檢驗過不含殘餘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 安全上的考慮 ) 的產品。至於成效性,保健產品未必有強力客觀的論證,消費者可參考醫護人員的意見,考慮產品價錢與功效是否合理,從而決定是否購買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