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物流行業,或許仍停留在「大隻佬們在汗流浹背地搬運」的勞動畫面,然而,一次的倉庫參觀,改變了學生們的既定觀念,智能化的流程讓他們意識到,物流早已不再單純依賴人力。
為讓中學生能夠更了解自己的強項、探索未來的職業方向,並充分發揮其潛能,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 聯同 本土電商物流公司e+Solutions(ePlus),企校合作,讓高中生們走出教室,親身體驗智能物流倉庫的運作,拓寬學生視野,並將課堂所學的 STEM 知識與產業應用連結起來。
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校長 梁卓勳博士 分享:「學生們親眼目睹了如何把智能科技應用在倉儲空間,不僅提高了貨物存取的便利性,更節省了大量人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最為驚訝的,是能夠自動運送整個貨架的機械人。學生能理解自動化系統和數據分析的實際應用,由商品送到倉庫開始,所有商品都通過機器掃描,有詳細的數據紀錄。而這些數據存儲入電腦之後,又借助科技進行分析和分類,使得所有商品的數據一目了然。此外,能夠掃描量度貨品尺寸和重量的機器,讓學生見識到科技的先進應用。令我們的學生連連驚歎, 並對AI和自動化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面對 AI 科技應用日趨成熟的時代,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早已積極培養學生對科技的認識。學校特別設立了配備 3D 打印機、機械人及 AI 鏡頭等先進設備的「科研館」,並開設了涵蓋編程、人工智能及電腦繪圖的常規課程。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研比賽,以提供更具挑戰性的學習機會。例如,學生們參加了由香港電腦教育學會舉辦的Robomaster比賽, InnoBOT亞太區STEM/AI科技創新挑戰賽,以及數智競技機技人大賽。透過這些課程和活動,學生能夠全面理解科技的應用,並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梁校長 指出在參觀過程中,學生能夠連結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例如,倉庫充分運用了電子化系統,配備人工智能功能的機器能根據指示,搬運整個架子的貨物到指定工作站,並根據商品數據提示員工將商品放在最佳的儲存位置。這種流程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讓學生們明白科技如何在實際運作中發揮作用。
培育新世代人才 重視批判思維與創造力
在推動科技教育的同時,梁校長亦兼顧培育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跨學科的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新世代人才必備的技能。在AI可以處理大量數據和執行重複性任務的情況下,人類需要具備分析和評估信息的能力,以做出明智的決策。這不僅包括對數據的理解,還涉及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從而能夠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創造力將成為不可或缺的資產。AI在執行特定任務上表現出色,但在創新和獨特思維方面仍然有限。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能夠提出新穎的想法和解決方案,將是未來職場中區別人類與機器的重要因素。
跨學科的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行業都開始融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鼓勵學生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建立聯繫,能夠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問題,並在多變的環境中靈活應對。
實地體驗啟發職涯規劃 校企合作開拓新機遇
親身體驗智能物流的運作後,許多學生對未來的學術及職業道路有了更具體的想法。他們對物流行業的高科技應用和自動化流程表現出濃厚興趣,並意識到相關技能在未來職場的重要性。不少學生表示,希望深入學習資訊科技和數據分析相關課程,考慮未來投身物流管理、科技編程或工商管理等領域,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
此次參觀活動不僅是一次成功的校外學習,更開啟了企校合作的新篇章。校方表示,非常期待未來能與相關企業合作,開發實習或工作坊等深度計劃,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幫助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脫穎而出。

